OPEC拒絕增産,美元尚難走強,油價高位運行。但是在通脹壓力之下,中國成品油價市場化難以成形。新公佈的5月CPI已經下滑到7.7%,可能進入下降趨勢,油價改革時機是否成熟,為此,本報專訪了數月以來一直認為中國應放開油價管制的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
《華夏時報》:你一直主張中國放開油價管制,那麼對於政府最擔心的通脹,你有什麼看法?
龔方雄:我先前曾表示,中國的低油價等於變相補貼富人。因為,高油價雖然對通脹有影響,但完全沒必要恐慌。比如去年10月份國家調了一次油價,調了10%,對通脹的影響只佔0.4%,現在中國油價與國際油價差了30%-40%,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最多是1.5%左右。
《華夏時報》:補貼政策有什麼問題?
龔方雄:將給中石化和中石油的財政補貼,轉向補貼給需要補貼的人更為合理,主要包括農民、城市低收入者、出租車司機等。化肥漲價了,就給農民補貼,一個月補貼中石化70億,我們補貼農民能花這麼多錢嗎?補貼城市居民能花這麼多錢嗎?
包括中、印在內的新興市場都對石油消費進行補貼,這使得價格杠桿功能失去了效用,在中國汽車銷售並沒有隨著油價的上升而下降。令人吃驚的是大排量的豪華汽車銷得更好。這跟價格補貼有直接的相關性。
把暗補變成明補,油價漲上去更好,政府花錢還少,中石油、中石化價格理順也能賺錢,漲價還可以抑制需求,節能減排,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華夏時報》:如果放開,應該採用怎樣的加價方法?
龔方雄:應該分步走,不會全部放開。價格控制不會同時放開,有輕重緩急,柴油、汽油先放開是合理的,柴油、汽油先加,天然氣要加,接下來是電價,電價調整可以分區,工業用地加,居民用地先不加,或者沿海地區可以加,農村、內地承受能力低可以不加,先工業後居民,先沿海後農村,可以分片實施。我覺得這個過程是可控的,最重要的是CPI食品價格通脹要下來,供應量上來。
《華夏時報》:你認為成品油應該加價多少為好?
龔方雄:我的理念,如果中國勇敢地把汽油價格、柴油價格加20%,給國際發一個信號,國際油價可能跌20%。如果中國真的敢加價,給市場一個信號,他們就沒有炒作的藉口,油價跌起來會很厲害。
《華夏時報》:何時是進行油價改革的好機會?
龔方雄:中國5月CPI漲幅是7.7%,可經濟面臨的宏觀風險多數會在未來6至18個月消退。當CPI漲幅下降到6%以下,便將是成品油價改革的好機會。如CPI漲幅仍高於7%,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則很難推出。
《華夏時報》:目前CPI趨勢如何?
龔方雄:5月份出來是我們預計的7.7%,我們認為CPI仍然會繼續下行,可能到八九月份回落到6%甚至以下,如果CPI回到6%或者以下,我們認為成品油價會並軌。發改委説得很清楚,實際上想並軌,想改革,只是要尋找時機。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