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1日 07:26 來源:
[內容速覽]外匯局首次提及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 下一步有序拓寬資金流出渠道 |
□本報記者 郭鳳琳 北京報道
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發佈的2006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稱,去年我國證券投資逆差676億美元,猛增了12.7倍。
報告還預計,國際收支較大順差仍可能在今後一段時期內持續;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的規模將持續增長。下一步將有序拓寬資金流出渠道,加強外匯儲備風險防範。
昨日同時發佈的2006年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格局:經常項目順差2499億美元,增長55%;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00億美元,較上年下降84%。這致使經常項目順差在國際收支總順差的比重進一步攀升到96%,為1999年以來8年新高。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達9.5%,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證券投資逆差猛增12.7倍
2006年我國國際收支一大引人注目處在於,我國證券投資項目收入456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7%;支出1132億美元,增長3.2倍;逆差676億美元,是上年的12.7倍。
我國證券投資項目呈現兩大特點: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特別是股本證券投資快速增長;我國機構對外證券投資大幅增長。
其中,境外對我國的證券投資流入42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2%。這包括:境內銀行和企業境外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95億美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34億美元。
報告分析指出,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特別是股本證券投資快速增長的原因,一是隨國內金融類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海外上市募股資金大幅增加;二是外國投資者進入我國資本市場的意願不斷增強,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投資于我國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的態度非常積極。可以預見,伴隨宏觀經濟繼續平穩快速增長,國內需求保持旺盛,國有銀行和企業股份制改造不斷深入,境外對我國證券投資的規模將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我國機構對外證券投資大幅增長。去年境內機構證券投資凈流出1104億美元,是2005年的4倍多。對外證券投資增長較快,一是主要發達國家持續提高基礎利率,國內機構相應擴大了對境外有價證券投資,減少了對境外存、拆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直接反映為證券投資逆差擴大,其他投資順差增長。二是國內銀行、證券機構和保險公司等的外匯資産運用日益多元化和國際化。三是國內商業銀行紛紛進行股份制改革和境外上市,首次公開發行(IPO)規模屢創新高,可運用外匯資金大幅增加。
首次提及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
報告的一個引人注目之處在於,首次提及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報告稱,據國際清算銀行測算,2007年1月1日,按照貿易權重加權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98.68,較匯改前(2005年7月1日)的指數95.5升值了3.33%,較2006年1月1日升值了1.82%;扣除通貨膨脹差異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94.18,較匯改前升值了3.65%,較2006年1月1日升值了2.19%。
專家指出,2007年名義有效匯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擴大一些。去年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化確實沒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大,這主要因為去年美元貶值。今後市場在關注人民幣匯率走勢時不僅要關注對美元的雙邊匯率走勢,也要注意到有效匯率的走勢。
下一步有序拓寬資金流出渠道
報告提出,下一步將有序拓寬資金流出渠道,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嚴格外匯資金流入和結匯管理,加強外匯儲備風險防範,加大國內和涉外經濟政策調整的力度。
其具體做法包括:一是推進進出口核銷制度改革,完善貿易外匯管理,建立服務貿易非現場監管體系,滿足貿易項下正常用匯需要。二是改進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管理,完善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穩步推進國內資本市場開放。三是繼續加強對貿易外匯收結匯、個人外匯和外資進入房地産的監管,進一步完善外債管理,抑制短期外債過快增長。四是加快外匯市場發展,鼓勵銀行金融産品創新,滿足市場主體規避風險的需要,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外匯市場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防範中的基礎作用。
中國證券報
責編:曹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