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1日專電題:不能犧牲質量換市場
劉浦泉、王濤
汽車質量“縮水”,就是對消費者生命財産安全的漠視和損害,汽車生産企業不能採取犧牲産品質量的方式來換取市場。
汽車降價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與國際市場相比,國內汽車價格仍有降價空間。當價格競爭空間越來越小的時候,有些企業為了追逐利潤而採取降低汽車配置等方式壓縮成本,結果導致汽車質量“縮水”問題突出。比如有的汽車生産企業,把某一關鍵零部件的安全系數從1.5降到1.2,雖然也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但實際上大大增加了汽車的故障率和危險性,給消費者的生命財産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企業追求正當利潤本無可厚非,但企業盈利必須以確保消費者生命財産安全為前提。市場競爭不僅僅是價格競爭,更是産品質量和企業誠信的競爭,一個放棄了質量和缺乏誠信的企業不可能取勝於市場,一個質量被打了折扣的産品也不可能被市場所認可。價廉物美是消費者選擇産品的基本要求,而“物美”比“價廉”更重要。如果産品僅僅“價廉”而不能“物美”,缺乏起碼的質量保障,未必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降價不能降質量。質量打了折扣的産品是有缺陷的産品,而有缺陷的産品是威脅消費者生命財産安全的潛在隱患。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汽車質量被打了折扣,人身財産安全得不到保障,那麼這樣的汽車降價對消費者有什麼意義呢?汽車是關乎消費者生命的一種商品,漠視汽車質量就是漠視消費者的權益,最終損害的絕不僅僅是消費者,汽車生産企業乃至整個汽車産業也將因此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最終丟掉整個市場。
降價可以暫時贏得市場;而提升服務水平、提高産品質量同樣可以贏得市場。據悉,美國人也喜歡低價,但不要質差的低價。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國內一些汽車生産企業犧牲質量換市場的做法都是一招損棋。但願消費者不再為汽車質量“縮水”問題而擔憂。
責編: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