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挑、漂亮的李梓萌,目前在《新聞聯播》上看去,李梓萌看上去成熟了不少。 以遼寧省第一名的專業成績進京 李梓萌的小學是在瀋陽市和平區第一小學讀的,很多小學同學至今都一直和她保持著要好的關係。但是,最讓李梓萌牽掛的,是她當年的班主任蔣秀英老師。“她是教語文的,是當時瀋陽市最好的語文老師。她培養了我演講、主持、寫作的才能,還推薦我去參加各種比賽,鼓勵我全面地發展自己。”李梓萌説。隨後,瀋陽市第126中學以及東北育才學校的教育,更是讓李梓萌具備了攀登更高階梯的基礎。1996年,她以全省專業成績第一名如願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當時為北京廣播學院)。 進入大學,李梓萌發現自己從小到大一直具有的優越感消失了。“我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他們都是綜合素質特別好的才子、才女,而學校對我們的要求又特別高,所以我一點都不突出。”李梓萌説。在隨後的日子裏,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以及在一些社會實踐中的不停磨煉,逐漸讓李梓萌找回了自信。在臨近畢業前的半年,李梓萌幸運地進入了中央電視臺播音組實習。機會似乎已經出現在眼前了,但能不能抓住就要看她自己了。 2000年,央視要開闢一檔完全創新的資訊欄目《國際時訊》。欄目要求主持人必須從傳統的播音風格中跳出來,不僅要把稿子播報出去,而且還要糅進自己的觀點,甚至要像講故事一樣通過形象和肢體語言把感覺表達出來。李梓萌和來自各大高校和省市電視臺的精英們一樣,加入到《國際時訊》的應職者行列中。 最終,李梓萌時尚、大方、充滿青春活力的播報風格贏得了觀眾的認可。之後,她又擔任了《新聞早8點》的主播。然而,李梓萌從不認為自己今天有什麼可以引以為傲的成就,她覺得老師們的幫助和指導對自己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李瑞英、羅京、李修平、崔永元等老師,他們會經常為我提出指導意見。” 李梓萌説,她也是在父母給予的殷殷關愛下成長起來的。離開瀋陽的時間越長,這種感覺就越強烈。有一個春節令李梓萌終生難忘:“我記得那年春節在北京,我和爸媽一起貼年畫、挂對聯、吹氣球。我吹完氣球就捏在手裏,然後由爸爸來綁線。綁著綁著,爸爸突然説:‘這個畫面我會永遠記得,我和我的女兒一起吹氣球,真溫暖啊!’爸爸的這句話我想我也會永遠記得的。” 在李梓萌的眼中,她的父親是一個有修養而感情細膩的人。她説,翻著父親為她摘抄的這些文章時,情感上的衝擊要遠遠大於文字所帶來的感受。“我很愧疚,因為一直沒空回瀋陽陪他們。2007年‘五一’他們聽説我又有節目,就極力勸我別回去,説這是個鍛鍊的機會,其實我知道他們是多麼希望我能回去看看他們啊!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他們用自己的遺憾來換取你的進步,哪怕僅僅是一點點的進步。”李梓萌説著説著,流下了已含在眼中很久的淚水。(來源:央視網博客)
“爸媽那趟來北京,帶來好多的東西,有吃的、用的,但更多的卻是爸爸讓我讀的書和他專為我摘抄的筆記本,上面全是些好文章。記得爸爸曾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句話:‘從天真爛漫的孩童起,我就喜歡到海邊去撿拾五光十色的貝殼。現在我老了,把貝殼和籃子一併交給我心愛的女兒,希望她能經常瀏覽,並且養成撿拾貝殼的習慣。’”
責編:孟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