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位於歐洲中心的國際化大都市,有“音樂之都”、“聯合國城”等多項美譽,同時,它數年都在“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中名列前茅。
由於它在音樂文化領域的魅力,歐洲、乃至世界各國的音樂才子紛紛落戶於此,於是便出現了維也納人的觀點:“只要是在維也納發展他的音樂事業並給這個城市添光增彩的,我們都認為他是維也納人”。
維也納的景點包含著許多人文故事,它們與建築和音樂融合在一起,構成了這個“音樂之都”的協奏曲。到維也納觀光,下面十個景點一定不能錯過。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
第一站: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Musikverein)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于1870年建成。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出地“金色大廳”就在其中。丹麥出生的設計師特利菲爾 漢森不僅考慮到協會大廈在外觀上與帝國大道上其它古典建築風格相一致,而且在內部具體廳、室細節的處理上有意突出了美學與聲學效果的和諧統一,特別是在金色大廳的裝璜佈局上,充分體現了漢森卓越的建築設計功力。金色大廳的對面是勃拉姆斯廳,規模較小,能夠容納200人,是舉辦小型音樂會的地方。此外,大廈中還有存放音樂家手稿和遺物的檔案館。
在2006年,金色大廳將上演一系列有關莫扎特作品的音樂會。
第二站:維也納國立歌劇院(Staatsoper)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是世界上三大著名的歌劇院之一,是維也納環城大道上最早的建築,落成于1869年,充滿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劇院外觀方正,飾有許多駿馬雕塑。在當年的5月25日,歌劇院首場演出了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從此揭開了這裡輝煌的序幕。歌劇院外觀的各種裝飾給人以美感,又蘊涵著深厚的文化思想。1945年歌劇院遭到轟炸,整個重建工作持續了十年的時間。如今,這裡一年大約有300多場演出,歌劇院無論是從音響質量還是在演出陣容上都是世界上一流的。它是維也納人心目中的音樂聖殿。
2006年1月10日、12日、14日和16日,將上演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
1月18日、20日和22日以及3月25日、28日和31日將上演莫扎特的歌劇《唐璜》;1月21日、24日、27日和30日、6月12日、16日以及10月1日、5日、8日和12日、11月24日和27日將上演莫扎特的歌劇《魔笛》;
1月23日、26日和28日以及4月20日、23日和26日,將上演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在莫扎特去世的12月5日(1791年),維也納歌劇院將上演莫扎特著名的音樂作品《安魂曲》。
第三站:美泉宮(Schonbrunn)
美泉宮和美泉宮花園是歐洲巴洛克建築藝術的結晶,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城的西北部。據史書記載,最初,由於當時皇帝有限的財力,建築師好大喜功的計劃並未能如願以償。1730年,美泉宮落成時,宮殿內擁有的一千四百四十一間房間和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園林,足以顯示出哈布斯堡家族的氣派。一七四四年,這所遊樂宮最終被改建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宮。從此,美泉宮成了哈布斯堡榮辱史的見證人。 如今奧地利政府還在這裡來舉辦盛會和接見國家級領導人。美泉宮是全世界各地遊客樂於參觀的地方。遊客們可以參觀的有二層樓的三十九間房間。通過解説器,你可以詳細了解到往日的歷史,當然,這裡的幾十名專業導遊還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美麗泉是宮殿因此得名的泉眼,它被茂密的樹林掩映著。相傳,在1617年,這裡曾經發現了一座泉眼。人們都説常喝這裡的泉水,人會長得漂亮。以後,這座宮殿因此而得名。美泉宮還原佔地2萬平方公里,是歐洲園林藝術的典範,園內佇立著44尊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雕塑。海神噴泉的西側是美泉宮附設動物園,它建造于1757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動物園,目前在這裡有大約900隻珍奇動物。建造于1883年的熱帶植物溫室是歐洲規模最大的溫室。
如今,美泉宮和美泉宮花園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第四站:維也納森林(Vienna woods)
在19世紀,奧地利的皇帝定維也納周邊的森林為新鮮空氣的貯存地,規定這裡很多地方不準建造商業性或住宅建築。維也納森林一直伸展到離市區25至40公里的遠方,那長達數公里的無人居住的谷地和山脈,是夏天步行和冬天滑雪旅遊的最好去處。森林地帶設有為步行者和爬山者服務的小客棧、小棚屋,村子裏有簡樸而舒適的農家施捨,林間有許多保養得很好的小路,縱橫交叉,形成網絡。樹上有彩色的標記,有時還有路標指示方向。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回味施特勞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的旋律,而且還可以登上卡倫堡山,遠眺維也納城和多瑙河的壯觀景色。
第五站:音樂家之屋(Haus de Musik)
“音樂家之屋”位於維也納的市中心,裏面有奧地利最著名音樂家的資料介紹,此外,還有很多高科技的音響設備,人們不僅可以欣賞音樂,通過各种先進的設備感受音樂的神奇之處,同時還可以通過特殊的平臺指揮大名鼎鼎維也納愛樂樂團,用別致的調音裝置過一把自己創作音樂的隱。2006年這裡將有很多配合莫扎特誕生250週年的主題活動,包括提供發現莫扎特世界和維也納古典主義作品的講座,學習譜曲並按照莫扎特的《魔笛》製作自己創作的CD等。
第六站:中央陵園(Zentralfriedhof)的藝術家墓園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創建於19世紀末,當時的會員自發地做了一件延續奧地利音樂傳統的大事,就是在維也納郊外的中央公墓建立藝術家墓園,將很多音樂家的墓遷葬於此,以便人們可以集中拜謁這些對奧地利的文化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大師。在這裡,舒伯特、貝多芬、勃拉姆斯、施特勞斯家族等音樂大師的墓碑相伴為鄰。莫扎特的墓雖然在維也納的聖馬克公墓,但是在這裡也有一個莫扎特的紀念碑。這塊普通的墓園已成為奧地利文化偉人身後的集合地,安葬著著名的音樂家、樂團指揮、歌唱家、劇作家和藝術導演等。巨大的雕花墓碑造型各異,藝術大師們的雕像神態萬端。很多偉人的墓碑傍邊終年都是鮮花相伴,每逢節目,墓地四週燭光點點,聚集著很多拜謁的人們。這裡好像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主題公園。
第七站:音樂家的故居
莫扎特的“費加羅之家”(Figaro Haus):莫扎特在維也納有很多住所,但這裡是莫扎特最具代表特色的故居。這是一座六層老式房屋,音樂家莫扎特和他的妻兒在這裡度過了他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1784-1787),曾經獲得過“皇家室內樂作曲家”的稱號。也就是在這裡,莫扎特創作了著名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還教授過年輕的貝多芬。經過精心維修,這座房屋的六層樓將在2006年全部對公眾開放,屆時將在這個住所內推出具有特殊意義的莫扎特生平藝術展。
舒伯特之家 (Schuberts Geburtshaus):舒伯特之家位於維也納第九區,舒伯特就是在這裡誕生的。維也納市政府特地將這裡精心地保留下來,以便讓更多來這裡的遊客了解這位音樂家一生對奧地利文化的卓越貢獻。故居內有音樂家的手稿、樂譜和生前使用過的東西。舒伯特的《美麗的磨坊少女》和《冬之旅》就是在這裡創作的。
第八站:維也納西班牙馬術學校(The Spanish Riding School)
位於維也納老皇宮後門的維也納西班牙騎術學校創建於157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馬術學校。取名為“西班牙騎術學校”是因為當時有一種源於西班牙的馬術比賽,這種比賽要求騎手掌握全套的古典式馬術。在1987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指揮家卡拉揚第一次推出力皮扎馬精彩的馬術表演,給全世界的樂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力皮扎馬剛生下來時是黑色的,在2歲至7歲期間,它們的顏色逐漸變成雪白。由於使用一種從17世紀以來一直未變的方法來訓練,這種馬能輕盈地走路和跳舞,其優美的姿態使很多芭蕾舞蹈家都感到羨慕不已。在西班牙馬術學校裏,馬的絕招是能隨著各種舞曲翩翩起舞。
第九站:維也納藝術之家(Kunshaus Wien)
維也納藝術之家位於維也納的第三區,一層有商店和咖啡廳,二樓和三樓收集和陳列著畫家百水先生在各個時期的作品,還有很多記錄他創作的珍貴照片。百水先生最早在法國巴黎學畫,風格深受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作為藝術家的百水先生也是個生態學者。在維也納藝術之家的對面就是著名的百水樓房。看百水樓房,更像是在欣賞一幅兒童隨意塗抹的水彩畫。各種顏色拼接在大樓的外墻面上,還有的部分像是忘了塗色,任磚頭、灰泥裸露本色。每個色塊之間,都有不規則的線條相隔,給人以自由自在的感覺。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在大規模建設不得不吞噬自然原生狀態的時候,百水先生在維也納城市的中心地帶設計出如此獨特的生態建築形式,其實他探求的是“回歸自然”的生存理念。用他的話來説,一個人的夢,就只是個夢而已;大家都有這樣的夢,夢就會是個新的現實的起始點。
第十站:維也納郊外的格林青鎮(Grinzing)
維也納的葡萄酒甘醇爽口,白葡萄酒香,紅葡萄酒甜。1784年,為了使釀酒業合法化,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特諭,確定維也納的格林青鎮(GRINZING)為新酒取樣地。於是,大大小小的酒店就在這兩個地方發展起來了。每年春夏,大大小小的葡萄園整齊地排列在山丘上;秋天,一筐筐葡萄展示著酒農一年勞作的結果;冬日,葡萄園沉寂下來,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這個時候是品嘗新酒的最好時節。這裡酒店的門面上方都精心裝飾著用松枝和麥秸扎成的花環,向人們提示著:新酒可以品嘗了。酒店都是當地酒農自家經營的,店內的陳設保留著清新自然的鄉村風格。維也納市政府還制定法規,讓酒農限日開張,輪流營業,這樣既可以保證酒質,又鼓勵酒農們平等競爭,維護和發揚傳統的釀酒文化。在這裡就餐,農家都選擇優美的舞曲作為營業時的背景音樂,偶爾還可以看到當地的藝人彈唱民歌,古舊的院落琴聲悠揚,處處能聽到人們的歡笑聲。(文:聶小華)
責編:曹宇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