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1939年:
1938年春,納粹希特勒吞併奧地利打破了這裡和平的一切,後來在歐洲爆發的戰爭進而演變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局勢的變化在愛樂樂團內部也出現了很多各持自己的主張的派別。
在1939年12月31日,由克萊門斯 克勞斯執棒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新年音樂會上第一次專場演奏了施氏家族的音樂作品。音樂會實際上是向外界發佈一個信息,表明了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對奧地利的忠誠。從1941年開始,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圓舞曲音樂會改在元旦上午舉行。到1946年(約瑟夫 克裏普斯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新年演出才被正式稱作“新年音樂會”。
第一任指揮克萊門斯 克勞斯一生指揮了13次新年音樂會。他把新年音樂會變成了維也納新年期間一個非常特殊的音樂活動。
威利 波斯羅夫斯基擔任指揮的25年間:
克勞斯在1952年。從1955年開始,威利 波斯科夫斯基擔任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指揮,直至1979年。在這25年間,威利 波斯科夫斯基率領樂團努力進取,使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馬澤爾擔任常任指揮的六年:
1980年至1986年,指揮家洛林 馬澤爾擔任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
風格變化從1987年開始:
從1987年開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出現了年度指揮家。1987年是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指揮該音樂會。從此以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不再固定,著名指揮家阿巴多、穆蒂、祖賓 梅塔、小澤徵爾以及奧地利指揮大師克萊伯和哈農庫特等先後做過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的指揮。2006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將由拉脫維亞的指揮大師楊松斯擔任。
兩個歷史性的設計:
1987年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次引進音樂會的錄像實況。該音樂會的節目經過編輯,在當年春天播出,在國內引起很大的反響。在1987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當最後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歡快的旋律響起時,指揮卡拉揚很有想象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這首樂曲響起時,在場的觀眾都會情不自禁地鼓掌,於是就出現了這個藝術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成為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程序。
從1989年開始,中央電視臺用衛星同步直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盛況。當年擔任指揮的是奧地利指揮大師克萊伯先生。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悠揚地響起時,聽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指揮家克萊伯中斷指揮轉過身來,向現場聽眾説:“讓我們迎來一個美好、歡樂與和平的新的一年。”從此,以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又多了一項內容,在《藍色多瑙河》的樂曲奏響之前,指揮家都要轉身向在場的聽眾和電視觀眾致辭,預祝大家新年快樂。(聶小華)
責編:曹宇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