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娛樂頻道 > 奧運歌曲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十一屆奧運會(1936年)

 

CCTV.com  2008年07月10日 09:2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申辦與籌備:

  1936年奧運會會址選在柏林,是個歷史錯誤,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中的一場悲劇。

  柏林也曾被定為1916年奧運會的舉辦地,因為它成了戰爭的策源地,使那屆奧運會變為空白。戰後,德國軍國主義受到了懲罰,直到1928年方獲得參加奧運會的權利。

  1924年德國的特奧多爾萊瓦爾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1927年1月29日,萊瓦爾德領導的德國奧委會致函國際奧委會,希望由德國主辦第十一屆奧運會,並提出柏林、科隆、紐倫堡和法蘭克福四地作為候選城市。與此同時,申請主辦這屆奧委會的還有埃及的亞歷山大、西班牙的巴塞羅那、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愛爾蘭的都柏林、意大利的羅馬和芬蘭的赫爾辛基。

  1932年(一説1931年)國際奧委會將會址選在柏林。當時納粹尚未上臺,但已蠢蠢欲動,氣焰十分囂張。納粹是十分仇視和反對奧運會的,他們認為這是"猶太人和和平主義者搞的花樣"。納粹分子還斥責德國運動員在1932年奧運會上與黑人一起比賽,有損日耳曼民族的尊嚴。1933年以阿道夫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奪取了德國政權,德國政局發生了嚴重變化。鋻於當時的德國政治形勢,1934年國際奧委會討論了是否仍在柏林舉行奧運會的問題,並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前往德國實地調查。

  負責這次調查的是當時國際奧委會委員、一貫玩弄"體育與政治"分開的美國人艾弗裏布倫戴奇。調查委員會一行到達德國後,耳聞目睹一些納粹排斥猶太人、擴軍備戰等法西斯罪行,並覺察到納粹上臺後由反對奧運會轉為積極支持的真實意圖,但其負責人布倫戴奇仍説柏林具有舉辦奧運會的條件。國際奧委會因受希特勒宣傳和表面現象的矇騙,以及當時歐洲推行綏靖政策的影響,最後仍維持了原議,在柏林舉行第十一屆奧運會。

  布倫戴奇的態度,也影響了對參加柏林奧運會存在著分歧意見的美國奧委會。美國決定參加又對其他國家起了作用。1933年1月24日,好心的萊瓦爾德被推選為柏林奧運會籌備委員會主任。這個半猶太人對運動會能否順利舉行此時已是憂心忡忡。1936年3月16日,萊瓦爾德會見了1933年2月9日即充任柏林奧運會大會總裁的希特勒。出乎意外的是,萊瓦爾德從這位總裁那裏得到了"全力支持"的諾言。這使他稍感寬慰。但是不久便厄運降臨,以戈培爾為首的納粹黨徒接管了全部籌備工作,萊瓦爾德被排擠于外。納粹甚至揚言,要撤消萊瓦爾德在國際奧委會的委員職務。這下觸怒了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耶-拉圖爾申言,如果那樣,國際奧委會將取消柏林的主辦權。美國也發表聲明,以不參加奧運會相威脅。這樣,納粹才算屈服了。

  納粹黨徒上臺後,對奧運會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其目的是想利用奧運會,給法西斯德國蒙上一層和平的面紗。他們印了成噸宣傳德國"繁榮與昌盛"的材料,耗費了鉅額資金,用花崗石、大理石等興建了一座能容10萬人的大型運動場,一個有兩萬座位的游泳池,以及體操館、 籃球場等,還修建了一個比洛杉磯奧運會更豪華的奧運村。當國際奧委會要希特勒保證能讓猶太人參加奧運會時,希特勒也被迫同意了,並故作姿態,邀請了僑居美國的德國猶太女擊劍手、1928年奧運會金牌獲得者海琳邁耶回國參賽。邁耶曾猶豫不決。但顧及到她留在德的母親和兩個兄弟的安全,毅然踏上了征途。後來她在擊劍賽中,得了1枚銀牌。但是,德國法西斯所玩弄的矇騙手腕,仍被許多正直人士所識破。

  1936年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保衛奧林匹克思想大會"。與會的有法國、西班牙、美國、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瑞典、 丹麥、荷蘭等國人士。大會號召人們反對在柏林舉行奧運會,積極爭取將會址改在巴塞羅那。 抗議浪潮席捲世界各地,紐約成立了一個鬥爭委員會,歐洲一些國家明確表態,不參加柏林奧運會,並積極支持籌辦巴塞羅那奧運會。7月,法、英、美、瑞士、瑞典、希臘等20個國家的運動員,雲集巴塞羅那,準備參加7月18日舉行的運動會,可惜由於開幕前夕法西斯分子搗亂,運動會流産了。令人遺憾的是,這一切未能使國際奧委會改變初衷,運動會仍如期在柏林舉行。

  基本情況:

  大會于1936年8月1日正式開幕,16日結束。參加比賽的有來自49個國家的4066名運動員,其中女選手328人,男選手3738人。德國人數最多,共406名運動員,美國次之,330人,匈牙利列第三,211人。首次參賽的國家有阿富汗、百慕大群島、玻利維亞、歌斯達黎加、列支敦士登和秘魯。本屆奧運會共設有19個大項的129個小項比賽,首次列入了籃球、皮划艇和隊式手球項目。而馬球則是最後一次在奧運會中露面。

  火炬傳遞與開幕式:

  193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恢復古奧運會舊制,運動會期間,從開幕日期至閉幕式止,在主體場燃燒奧林匹克聖火。並規定,火種必須來自奧林匹亞,採取火炬接力方式從奧林匹亞傳到主辦國。本屆奧運會前的7月20日,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隆重的火炬燃點儀式,12名身著希臘民族服裝的少女在樂曲伴奏聲中點燃了第一支火炬。國際奧委會前主席顧拜旦親臨會場,併發表了演説,隨後正式開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火炬傳送情況如下:7月20-25日于希臘境內,全程1108公里;7月25-26日于保加利亞境內,全程238公里,7月26日-28日于南斯拉伕境內,全程575公里;7月28-29日于匈牙利境內,全程386公里,7月29-30日于奧地利境內,全程219公里;7月30-31日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全程282公里;7月30-31日11時45分火炬抵達東道國,又傳送了267公里,于8月1日零時35分到達柏林。從奧林匹亞至柏林運動場,全程3075公里,參加接力的共3075人。8月2日火種再由帆船運送到帆船比賽地點基爾港,3日下午燃起。從本屆奧運會起,點燃奧林匹克火焰是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之一。

  在8月1日的開幕儀式上宣佈本屆奧運會開幕的是納粹元兇希特勒,點燃奧運聖火的是德國的田徑運動員弗裏茨希爾根,而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另一位東道主運動員魯道夫伊斯邁爾。

  競賽情況: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希特勒原想借用奧運會來證明雅利安人種的優越,結果卻適得其反。本屆奧運會上的熱門人物,是他不屑一顧的美國黑人選手傑西歐文斯。歐文斯總共獲得了4枚金牌,成了柏林街頭巷尾談論的中心人物,新聞界甚至把本屆運動會譽之為"歐文斯運動會"。

  傑西歐文斯原名詹姆斯克利蘭德歐文斯,1913年9月出生於美國一個貧窮的、兒女眾多的黑人家庭。1935年5月25日,剛21歲的歐文斯,在安阿伯舉行的全美大學生運動會上,創造了迄今田壇還未有過的奇跡。在這次比賽中,他共參加了4個項目,全部賽程在當天下午,3點15分,他在100碼跑中跑出9秒4的成績,平了世界紀錄;10分鐘後,又在跳遠中跳出了8.13米,這驚人的世界紀錄整整保持了四分之一世紀,直到1960年才被人突破;又過了20分鐘,他參加220碼跑比賽最先一個到達終點,成績是20秒3,再創世界紀錄。220碼距離長于200米,按當時國際田聯規定,該項目也設有世界紀錄。歐文斯總共只用45分鐘,平、破了6項世界紀錄。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奧運會前夕,聞名田壇的歐文斯又在美國夏季田徑賽上以10秒2改寫了100米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歐文斯來到柏林,給陰雲密布的奧運會上空帶來了光明的希望。人們期望這位眾所矚目的人物會給希特勒的人種論當頭棒喝。歐文斯果然未負眾望。8月2日,田徑戰幕拉開,歐文斯順利地通過了100米預復賽,其中有一次成績為10秒2,只是由於超風速,未被承認為世界紀錄。8月3日100米決賽剛跑過20米後,歐文斯就甩掉了所有對手,並第一個到達終點,以10秒3的成績平奧運會紀錄。人們對他奔跑速度之快詫異萬分,譽之為"黑色閃電"。歐文斯不僅是本屆比賽最耀眼的明星,即使在德國人民心目中,也成為最受歡迎的英雄。在跳遠比賽時,他的德國對手盧茨朗甚至在納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向他表示了友好。

  芬蘭仍是長跑中的驕子。他們這次奪得了5000米、10000米和3000米障礙賽的3枚金牌。馬拉松冠軍為代表日本參賽的朝鮮人孫基禎獲得,成績是2小時29分19秒2。這是亞洲人第一次奪取長跑項目的金牌。孫基禎當時用的姓名是頗有點日本味道的"孫龜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擺脫了日本統治,他才改回自己原來的名字。孫基禎後來憶及往昔情景時不勝感慨地説,當他站在領獎臺上看到升起的太陽旗時,他痛楚地低下了頭。據説當時一家朝文報紙因報登這一鏡頭,惹怒了日本統治者,報紙主編等被押進了牢獄。

  日本在跳躍項目中再一次顯示了實力。田島直人重現了上屆南部忠平的戰績,在跳遠賽中敗于歐文斯和朗,得銅牌,而在三級跳遠中,卻以16米的成績創造了世界紀錄,獲金牌。

  女子田徑共6項,德、美各獲兩項金牌,另兩項由意、匈均分。100米賽中,桂冠為美國的海斯蒂芬斯摘取,成績是11秒5。這個成績雖然高於世界紀錄,但未獲承認。80米欄競爭激烈,前4名均為11秒7,根據終點攝影,第一名為在預賽中以11秒6創世界紀錄的意大利選手特瓦拉獲得。跳高也是前三名成績同為1.60米,最後冠軍為匈牙利的伊恰克奪去。德國隊在4x100米接力預賽中曾創造了46秒4的世界紀錄,可是決賽時脫棒,失去了奪標機會,美國隊拿去了這項金牌。德國的吉毛厄邁爾和蒂弗萊舍爾分獲鐵餅和標槍冠軍。

  女子游泳比賽成績突出的是荷蘭的亨瑪斯騰布羅克,她在100米、400米和4x100米自由泳賽中獨得3枚金牌。4枚男、女跳水金牌全被美國奪得,其中女子跳板跳水金牌得主瑪傑斯特琳年僅13歲零9個月,是奧運會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舉重賽中,全部6個級別的總成績世界紀錄均被刷新。其中在67.5公斤級賽中,埃及的安穆梅斯巴赫和奧地利的羅法因都以342.5公斤創造了世界紀錄。初判梅斯巴赫獲金牌,法因獲銀牌,但因奧地利抗議,改判兩人並列冠軍。這是奧運會史上又一次罕見的事例。

  馬術6項金牌全為德國包下,是迄今奧運會史上僅有的一次。自行車賽也出了奇聞。在1000米爭先賽中,德國的托默爾肯斯把車騎出了車道,但只課以罰金了事,金牌照得。

  在體操這一沒有尺寸、分秒和重量等客觀評分標準的項目中,德國不僅包攬了男、女團體冠軍,而且獲取了多枚單項金牌。 一位法國記者不無諷刺的説:德國選手在柏林奧運會上總是處在比他國有利得多的條件下。

  男女擊劍7項比賽由意、匈兩國爭霸。7枚金牌中意大利獲4枚、匈牙利得3塊。金牌得主不少是長期活躍在世界劍壇的高手,如意大利男選手朱高迪尼和匈牙利的女運動員伊埃列克等。摔跤賽中,愛沙尼亞選手克帕盧繼上屆瑞典的伊約翰松在自由式,古典式賽中雙獲冠軍後,在這次也重復了約翰松的成就,在兩類比賽的87公斤以上級中都獲得了金牌。

  籃球以往曾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本屆雖係首次列入正式比賽,但已吸引了多達21個隊參加,8月7至14日進行了預、復、決賽。開賽那天,籃球發明者——美國的詹姆斯奈史密斯曾出席助興。經過數十場爭奪,最後由美國與加拿大決第一、二名。比賽在室外進行,當天正巧碰上下大雨。在艱難的條件下,美國以19:8奪得奧運會籃球賽首枚金牌。此後各屆美國一直保持這一優勢,直到1972年才金牌易主。

  柏林奧運會是納粹一手炮製的奧運會。它違反了奧林匹克精神,為德國法西斯粉飾和平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大會過去三年多一點的1939年9月,德國法西斯即發動了侵略戰爭,給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1954年慶祝奧林匹克運動60週年時,國際奧委會不得不為自己的錯誤進行檢查,並在第44號公報中認為,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的喧囂氣氛籠罩了本屆奧運會,産生了可悲的後果。

  大會于8月16日閉幕。東道主以主辦國的有利條件,獲金牌33枚、銀牌26枚、銅牌30枚,列獎牌榜首位;美國第二金、銀、銅牌數依次為24、20、12枚;匈牙利第三,金、銀、銅牌數依次為10、1、5枚。大會授予各項比賽第一名的獎品除一面金牌外,還有一盆經過一年多精心培養、枝繁葉茂的橄欖樹盆景。這也是橄欖樹最後一次被用作奧運會獎品。

  中國情況:

  中國共派出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除符保盧一人通過撐桿跳高及格賽(決賽中也被淘汰)外,其餘均在預賽中遭淘汰。另外還派了一個武術表演隊(男6人,女3人)和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這個考察團曾赴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考察。中國運動員儘管在正式競賽項目中戰績不佳,但武術表演令西方人看得發呆,特別是雙人對練深受觀眾歡迎。

  其它:

  這次奧運會還舉辦了展覽會、音樂演奏、戲劇、世界青少年營、學術座談會、舞會及接待會等文化活動。大會期間,還第一次使用電視作現場轉播,並同時向許多國家轉播實況,使奧運會新聞傳播步入新的階段。

責編:王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