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朋友常説,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過印度。泰姬陵在北方邦的格拉伯市,離德里東南約200公里。百聞不如一見,一旦站在泰姬陵前,就會立即理解為什麼人們稱之為世界奇跡。
泰姬陵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傑罕為寵姬泰姬 瑪哈爾修築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主建築四邊各長56.7米,穹頂高74米。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外形端莊宏偉,無懈可擊,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墻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艷麗的藤蔓花朵。
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寫過讚美泰姬陵的文章,但正如一位印度詩人所説,泰姬陵之美是無法用言辭形容的。泰姬陵的美還在於關於它主人的傳説。這是一個類似中國《長恨歌》的君王愛情故事。沙傑罕是莫臥兒王朝鼎盛時期的著名皇帝,他嬪妃滿宮而獨寵波斯女子阿姬曼 芭奴。她美麗聰明,多才多藝,無論沙傑罕出征還是被放逐都伴隨同行。沙傑罕封她為“泰姬 瑪哈爾”,意為“宮廷的王冠”。她入宮19年,1630年在生下第14個孩子後死在南征的軍帳中。沙傑罕為了寄託對泰姬的哀思,依照她生前的請求,從1632年起花了22年時間,徵召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修造了這座三百多年來一直為人們讚美的陵墓。沙傑罕晚年被兒子奧朗則布篡位,將他囚禁在阿格拉堡的八角宮內整整7年,還不讓他看泰姬陵。但每天晚上,沙傑罕都通過一塊大水晶石的折射,久久地凝視數公里外在月光下分外美麗的泰姬陵。沙傑罕死後被合葬于泰姬陵內他的愛妃泰姬的身旁。
莫臥兒王朝征服印度後建造的第一座王宮勝利城、德里的紅堡和古特卜高塔等古跡時,發現它們都保護得很好。雖然這些遺址佔地面積都很大,但遺址區內除了少量旅遊紀念品商店和食品店外,沒有店舖氾濫的情況。據印度考古局局長艾恰拉女士,她認為這應歸功於政府的重視、專業部門的努力和民眾對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意識。印度在獨立之前就有文物法,1958年又加以修訂,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文物部門有較充足的經費,有自己的文物保護專業技術隊伍,加上執法較嚴,民眾支持,所以文物保護的狀況比較令人滿意。
但是,社會的發展不斷給文物保護帶來新問題。參觀泰姬陵時可以清楚地看到,白色的大理石上出現了片片黃斑,整座建築已非通體潔白如玉。其原因主要是阿格拉地區工業發展,酸性的煙塵侵蝕白色的大理石;每天2.5萬名旅遊者也成為泰姬陵的重負。對此,艾恰拉女士説,印度最高法院最近作出判決,勒令造成阿格拉地區空氣污染的200多家工廠停業,以保護泰姬陵。至於遊客,考古局希望限制遊客數量,甚至短期關閉徹底整修,但旅遊部門不同意,稱不能把從全國和世界各地來的遊客拒之門外,雙方正在研究旅遊和保護兩全的更好辦法。在印度參觀古跡還有一點印象特別深刻,就是基本上沒有人在古跡上涂刻“到此一遊”。這種愛護文物的風氣實在是一個文明古國的驕傲。
在這座華美絕倫,世間罕見的陵墓前,我佇立良久,為那幸福的泰姬歡喜,因為她得到了一份刻骨銘心的鍾情,更為那癡情的君王感嘆,惋惜他晚年的“虎落平陽”。不過比起另外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他們已經是幸運的一對了。19年的幸福時光並不算短,而那清秀婉麗,滿腦子新思想的八旗秀色——珍妃,卻已經永遠葬身於一口小小的冰冷的井,他的君王——光緒皇帝也是一生不得志,鬱鬱而終,“享年”只有38歲......
責編:吳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