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人禍在溫情中落荒而逃,這句略顯老套的話,卻可以很貼切地形容看完英國影片《水嘯霧都》後的感受。以英國倫敦遭水災為背景的災難片《水嘯霧都》中秋節起在國內上映。
英國當地媒體關於《水嘯霧都》的一則報道引起關注。報道稱由於片中對颶風、洪水的展現十分真實,該片在本土上映時嚇壞了倫敦觀眾,以至於英國環境署專門鄭重辟謠表示,片中的洪水災害不會在倫敦發生。
當然,歷時兩年的拍攝製作,投資了3000萬歐元,《水嘯霧都》的場面還是比較宏大的,而且因為電影以倫敦真實的地理環境、水利設施為背景,拍攝中還請教了許多水利方面的專家,片中的大部分細節都做到了情節上的“有根有據”,比如,當在片中看到滔天巨浪最終淹過了水閘、勢頭勇猛的洪水涌進倫敦市區,洪流任意肆虐從地下隧道噴涌而出奔向地面的人群、數萬被困災民瞬間被洪水淹沒。洪水繼續吞噬著陸地上的建築物,塔橋、大本鐘……鏡頭上的逼真感會讓觀眾心跳加快,如同身臨其境。
《水嘯霧都》意外地讓人看到了一份災難中的溫情。氣象專家萊納德教授和泰晤士水閘的首席設計師羅伯是一對積怨頗深的父子,父親因為整天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對妻子的照料。羅伯每次看到父親都繞道而行,但在共同對抗水災中,父子倆找回了彼此間的親情。和好時,父親面對兒子不知所措,講不出一句話。這時,配樂海萊 韋斯特拉讓我們的心和他一起顫動,眼淚會忍不住。遺憾的是,跟大多數災難片的結局一樣,讓父親為救兒子死去了,離開時的“滿足”讓人心痛,有人説,影片最大的功勞是讓人們看到:天災人禍在溫情中落荒而逃。
本報記者 李婷
責編: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