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藝術人生》端午特別節目在余姚錄製
方其軍 撰寫攝影
5月21日上午,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端午節特別節目在余姚河姆渡遺址錄製。受邀嘉賓有著名學者于丹、著名詞作者方文山、“麻辣教師”紀連海、圍棋手聶衛平、著名文化人蔡瀾等7位內地、港臺的文化研究人士,參與討論端午節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與全球化等話題。現場互動區上還有200余名外國朋友,多為來自同濟大學、中國美院、寧波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留學生。著名節目主持人朱軍在現場説:“一個國家的文化建設不僅包含國內的文化産業建設,其中更為主要的是向世界輸出文化,讓世界更充分地認識中國。”
這次活動,是以各位專家逐一發表演講的方式舉行的。于丹在演講中説,“在這姚江之濱,河姆渡遺址,大家不同顏色的眼睛,看到的是同樣的風景。”然後,于丹從儒家文化、楚文化、屈原一直講到手工包粽子這一溫馨的傳統,她説她很懷念手工的時代。紀連海在演講中,回憶了曾經的一段高考經歷,當年他高考分數上線,但因視力等原因沒有被錄取,他失望了,打算務農了,但是,有個與他非親非故甚至並不認識的負責招生工作的老師,卻默默地為他的錄取的事到處奔波,逐級上訪,最終紀連海才被大學錄取。紀連海説,如果沒有那位老師當年的那份努力,也就沒有如今的紀連海。所以,他心懷感恩。他覺得,我們要過端午節,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繼承傳統,而常懷感恩之心就是最不可丟棄的一種傳統。
方文山説,創作是價值觀的體現和反映,漢字是地表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其他都是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視覺文字,而拼音文字是聽覺文字。漢字系統的優秀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説明:一塊千年前的碑在中國出土,只要是受過文言文教育的人都能讀懂碑上的文字,讀懂祖先們所留的話語,因為漢字系統不曾發生斷裂,如果是在別的國家出土一塊千年的碑,現在的人們就不認識碑上的文字,不明白祖先們説了什麼,因為拼音文字系統在巨大的時代變遷中不能延續和傳承。當朱軍問方文山,如何創作歌詞時,方文山回答:“就像面對創作一個劇本一樣,去蒐集相關資料,進行研究。”
此外,還有專家學者以水、結、中、庸、孝、和等五方面表述中國文化,也有從飲食文化來解讀端午節和中國文化。在現場,穿插了余姚學子朗誦《離騷》片段、五洲唱響樂團演唱歌曲《青花瓷》等節目。 (方其軍/撰寫攝影)
責編: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