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彭驥成都報道
捐款20萬元,用以建希望學校
17日14點,晨報記者陪同韓寒一起來到位於成都市大慈寺的紅十字會捐助中心。“違背”最初“不捐款”的承諾,韓寒和黃健翔、李承鵬分別捐出了20萬元,當時,黃健翔、李承鵬先開車到達捐助點,韓寒打車過來。記者去接他時,他一身白衣配迷彩褲,加上一頭亂長髮,站在街口再普通不過。從街口到捐助點,韓寒擠過志願者扎堆的人群,極少被認出。
據介紹,韓寒這筆捐款指向清晰,用以建設災區的一所希望小學:“具體校址將在彭州、都江堰、綿陽等幾個地方選。我們三個會擔任名譽校長,親自參與設計整個學校,包括走廊的寬度,讓它經得起災難。”而儘管有三人60萬元捐款,這所希望小學的大部分籌備資金還是來自當地某房地産商:“首先,建設一所合格學校,起碼需要三四百萬元,這是我們的力量達不到的;另外,校舍建立是個很專業的事情,包括選址、審批等,更不是個人力量能達到的。”
此外,他也了解到,收養孤兒也遠非想象中那麼簡單:“一大早我就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電話,説你給我在成都帶幾個孤兒回來,我們收養。但是收養一個小孩必須要有很多條件滿足,不是那麼簡單的。”
如今,在災區身體力行的經歷,更讓他決定,不再試圖深入災區,而是老老實實地在成都充當一個物資中轉站的作用:“這樣比較能幫上忙。我覺得,個人的力量實在渺小,不是你有衝動就能實現的。”
怕被説“做秀”,行動保密
韓寒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後不久,在還沒有充分了解災情的情況下,他就來到了成都。
“那是在北京場地賽完了以後,我聽到消息就覺得應該去四川做點什麼,正好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我們就馬上一起來了。因為是從北京出發,而不是從家裏上海,徐靜蕾、梁朝輝等朋友提供了大部分裝備上的幫助,那時候還沒有進行交通管制,我們也不知道該做什麼事情。”隨著被告知災情越來越嚴重,韓寒感覺人手和物資都不夠,又讓北京朋友帶了一些裝備過來:“那時的想法就是自助救援,從人力武力上支援,包括救人。另一方面,希望擔當起前線記者的職責,在自己的博客上即時發佈些最真實的災區情況,讓更多人了解到。”
至於捐款,韓寒很怕“中計”:“地震一開始我就捐了款,但我實在不願意説。後來發現,不少人還真給捐款樹立一個標桿,在那比拼,感覺就像喝喜酒送紅包一樣,捐得不達標,就被説成小氣或者道德問題,變了味。但是,作家和車手的收入都比較少,大部分文字工作者還不算有錢,我不想讓人有誤解。基於這些考慮,我才會説,我的捐款為0元,説不捐款,實際上是抵制不好風氣。”除了“捐款變味”的擔心,韓寒的另一重顧慮就是怕被人説成是做秀,所以一開始就對自己的行動保密,希望低調:“後來媒體還是報出來了,很多媒體説要跟著,但我還是儘量低調處理,不願意有媒體跟著。總之不想給人口舌,自己做事就是了。”
屢次行動受阻,放棄深入災區
韓寒一行進行的第一個大動作就是“營救被困作家李西閩”。當時,這個“救援隊”住宿在四川朋友家裏,交通工具是車隊贊助商提供的轎車,配備有油、通行證、照明和定位設備、衛星電話等。當時,大家都覺得應該有能力進行機動救援。
第一個想法是去報道的震源所在地汶川,但被告知都江堰到汶川的交通仍沒打通,計劃放棄。韓寒等轉而試圖到彭州銀廠溝營救被困的作家李西閩,一路艱險,沿路狀況遠比他們想象的更複雜、更危險:“經過考量,我們不具備那個能力。貿然亂闖,很可能救人不成反被救,沒幫上忙反倒添亂添堵了,還是希望救援隊和吊車早日到那裏,道路早日打通。”於是,又一個動作不得不放棄。
此後,韓寒等還前往江油、北川等地,其中北川因為交通管制等原因未能進入:“江油的狀況還行,我們也幫不上什麼太大的忙,就是留了些在成都購買的藥物,還算起點作用。北川呢,一路上有難民出來,救援部隊很艱難地進去,還有交通管制,我們根本進不去。”這樣,北川救援計劃最後也選擇了放棄。
幾次失敗,考量形勢,韓寒已經不再有深入災區救人的打算,他還建議個體志願者不要駕車去災區,以免添亂:“建議現在個體志願者不要自發來四川,也不要駕車去災區。按照規律,可能已經或者將會有疫情,而且交通已經管制。”
充當“物資中轉站”,同時博客傳遞實情
相比之下,韓寒的物資儲備起了作用,尤其是他的博客成了儲備物資的基地。韓寒表示,沒能深入災區,但他還是希望能留下來多幫點忙:“現在還不能確定我離開四川的時間。我覺得我還能幫上忙,很多朋友都要捐款或捐助藥品等物品到災區,我在成都可以充當物資中轉站,讓他們的捐助有個去處。我個人也會將捐款直接在當地轉為物資。我也會注意什麼物資是比較匱乏但我在當地沒有辦法解決的,到時候就需要大家的幫助。”
韓寒的博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比如“這裡需要帳篷”、“希望大量的水可以到成都”、“比較急需的是藥物”、“需要一輛能夠搭乘二十五人的卡車”等,都很快得到響應。同時,韓寒還在博客上澄清“成都水污染”等謠言。最後,韓寒表示,作為一名普通志願者,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他希望為賑災做出自己的努力。
責編: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