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冬至 > 正文

福建:“冬至暝”搓丸

CCTV.com  2007年12月20日 09:40  來源:僑鄉時報  
[內容速覽]  《八閩通志興化府風俗冬至》載:“前期糯米為丸,是日早熟,而薦之於祖考。”

  “冬至霜,月娘光;柏葉紅,丸子捧。”這是冬至一首兒歌。

  《八閩通志興化府風俗冬至》載:“前期糯米為丸,是日早熟,而薦之於祖考。”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冬至前一夜,莆俗叫“冬至暝”。這天傍晚,家家廳堂上紅燭通明,燈光如晝,寓意事業輝煌。桌上以紅柑為“果岳”(即是把紅柑堆疊成小山嶽狀,故名)。紅柑的最頂層插上“三春”(即民間剪紙者用紅紙剪成福祿壽的紙花)一支,用紅紙條封腰的箸子一副(十雙)和生薑、板糖各一塊,一家人洗手面,家長點燭上香,放了鞭炮,開始“搓丸”。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當年有新婚的,則是搓紅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會更紅火。這時,女的穿上紅衫,在燈光下分外耀目,孩子們笑口開顏,天真活潑。大家一齊圍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週,孩子們坐在高高的凳子上,“躍躍欲試”。主婦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開水揉捏成圓形長條,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圓坯,然後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這就是“冬至暝搓丸”。其中最有興趣的是:大人有的在捏元寶、聚寶盆;有的在捏小狗、小豬,取“運氣好,狗仔銜元寶”及“做狗,做豬,做元寶”的俗諺,寓有“財源廣進、六畜興旺”的意思。孩子們對小狗、小豬最有興趣,歡呼“阿公在做狗”、“阿爸也在做狗”、“媽媽、奶奶都在做豬!”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來。有的搓只有豆粒大小的“喜鵲丸”(俗叫“客鳥丸”)。孩子們搓來搓去總是搓不完,有扁扁的,也有長長的,連他自己也覺得好笑起來。有的把米祭弄在眉毛上,鼻子上,真是可笑又可愛。如孩子把丸子落下地上,要叫孩子把他撿起來,吹去沾上的灰塵,不然的話,今後會長得醜。其意是在教育兒童從小就要愛惜糧食。“搓丸”畢,把“丸子”放在“大笠孤”之中,扣上蓋子,擺在“灶公”灶前過夜。

  冬至的夜最長,而孩子們愛吃“丸子湯”,睡不著,天未亮,就吵著媽媽要吃“丸子湯”,故有“愛吃丸子湯,盼啊天未光”的童謠。主婦把“丸子”倒進鍋裏,和生薑、板糖(姜、糖能祛寒開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粘、熱的“甜丸子湯”。把它祭祖後,全家人分而食之。要把“丸子”粘在門框之上,以祀“門丞戶尉”,保一家平安。還要把“(飼)喜鵲丸”丟在屋頂(一般是12粒,閏年為13粒,寓意全年月月平安),等喜鵲來爭食時,噪聲譁然,俗叫“報喜”,寓意五福臨門。

  冬至早,一家人帶著“丸子”、水果、香燭、紙錢等上山祭掃祖墓。因為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掃墓節,所以掃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陽兩節的為多,寓慎終追遠之意。 (康永福)

責編:戴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