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粉彩大師李小聰

 

CCTV.com  2007年11月20日 13:17  來源:  
  [內容速覽]事業的坎坷,現實的不如意,城市的喧囂,迫使李小聰躲進大山深處。而寧靜的山村生活,山水之間的和諧美妙,讓他對自己的困境有了與先前截然不同的感悟。他一邊寫生山水,鑽研古畫,一邊開始靜心探尋自己藝術和人生的最佳結合點。他一方面廣泛地向景德鎮粉彩名家學習,另一方面充分調動自己陶瓷新彩繪畫的多年累積,潛心創作,大膽革新。兩年後,李小聰第一批問世的粉彩山水瓷畫,讓陶瓷大師們驚嘆不已。

    他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他是當代新粉彩山水瓷畫的領軍人物

    他為什麼隱居山林?

    太極拳、功夫茶、山居

    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如何成為他的創作之源?

    敬請收看《走遍中國》之隱者小聰

    解説:2002年5月7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高不到40厘米的中國清代官窯瓷瓶,以4000多萬人民幣的驚人價格成交,創下了清代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

    解説:而四年之後,同樣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另外一件清代官窯瓷瓶同樣拍出四千多萬人民幣的天價。

    距今不過二三百年的一個瓷瓶,卻讓收藏家們如此瘋狂,不惜重金爭相收藏,它的魅力究竟在哪呢?

    這兩件天價的粉彩瓷瓶都來自瓷都景德鎮。作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粉彩是在中國古代的釉上五彩工藝基礎上,結合西方引進的琺瑯彩工藝技法,經過中國工匠的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釉上彩陶瓷裝飾技法,因其色調粉潤柔和、五彩繽紛,所以被稱為“粉彩”。

    從古至今,景德鎮的粉彩瓷領域臥虎藏龍,高手林立,要想在這個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實屬不易,而要想成為其中頂級的大師,更是難上加難,而這一切,卻被一個來自廣東潮州的陶瓷藝術家李小聰所改寫。

    解説:從2003年開始,每年夏天,李小聰都要來到廬山腳下,租住土坯的房子,遠離塵囂,過著世外桃源般的隱居生活。

    據史書記載,西漢初年被封為越廬君的匡俗,因為酷愛道術,棄官入山,學道求仙。這座越廬君學道求仙的山,被人們稱為廬山。所以廬山又稱“匡廬”。

    匡廬奇秀甲天下。在中國的名山大川當中,廬山可以説是最富詩意的一座世界級的文化名山,兩千多年前的《史記》中記載了司馬遷南登廬山,從此開始,“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疑似銀河落九天”的李白,“長恨春歸無覓處”的白居易,“不識廬山真面目”的蘇軾等等1500多位文化名人先後在廬山上留下足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和陶淵明一樣,無法忍受世俗約束、車馬喧嘩而歸隱廬山。那麼像李小聰這樣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陶瓷藝術家,又為什麼選擇這樣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呢?

    解説:1974年,15歲的李小聰考入潮州彩瓷總廠。從生産流水線上畫瓷器的學徒幹起,一幹就是十幾年。1987年,已經成為潮州新彩陶瓷繪畫高手的李小聰離開工廠。此時他並沒有想到,自己的藝術和人生會陷入從未有過的尷尬境地。

    李小聰:離開大集體以後,我到鄉鎮企業去找生路啊,這個過程那就很困難了。不一定你畫山畫水能過日子的,人家市場喜歡什麼你要跟得上。這個畫面你畫得自己很滿意,但是訂單沒辦法下來,別人畫得你感覺不怎麼樣,但是他訂單一大堆的時候,這一段時間是我人生最難熬的時間。 後期也經過了種種原因,我就是當時隱居的理念特別強。

    解説:1997年,為了照顧年邁的父親,李小聰回到潮州山區。在這裡,他的人生之路發生意想不到的轉折。

    李小聰:因為這個山區我小時候經常去的,隨著我父親去教書的時候,我經常到這個山區,去看我父親的。

    解説:故地重遊,李小聰找到了一種別樣的感覺。

    李小聰:十多二十年,我回到山區的時候,那天進去的感覺、心跳是不一樣的,我感覺又回到童年這個地方,我看著每一個地方,都是特別的親切,像真正回家的感覺,一種歸宿感。

    解説:事業的坎坷,現實的不如意,城市的喧囂,迫使李小聰躲進大山深處。而寧靜的山村生活,山水之間的和諧美妙,讓他對自己的困境有了與先前截然不同的感悟。他一邊寫生山水,鑽研古畫,一邊開始靜心探尋自己藝術和人生的最佳結合點。

    李小聰:就很冷靜去思考很多,畫這樣的作品,怎麼來養活自己,來養活家庭,這個問題就一直在腦子裏面。突然有一天,我就想,一個就是潮州瓷器它不是手拉坯,大部分是倒漿的。上面畫了很多很重的東西,畫山水,胎啊,胎骨沒辦法上檔次。然後我有一天想到景德鎮。

    解説:景德鎮,李小聰並不陌生。20世紀80年代,他曾來到景德鎮陶瓷學院進修。這裡每一個不經意的細節,仿佛都在講述著這塊土地上底蘊深厚的陶瓷文化。1999年秋天,已經隱居三年的李小聰,告別潮州,再一次走進窯火熊熊的景德鎮。

    李小聰:好像轟轟烈烈,一大幫人馬在畫瓷器,這種氣勢,這種氣場,它會讓你感覺到在這裡面,你就是匯到這個人海裏面,裏面的一員,而且你在裏面要出來。

    解説:千年瓷都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氛圍,讓李小聰有了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他一方面廣泛地向景德鎮粉彩名家學習,另一方面充分調動自己陶瓷新彩繪畫的多年累積,潛心創作,大膽革新。兩年後,李小聰第一批問世的粉彩山水瓷畫,讓陶瓷大師們驚嘆不已。

    2001年9月,當中國陶瓷界30多位最頂級的專家學者聚集瓷都景德鎮,他們興奮地看到了一批工藝堪比官窯、風格獨樹一幟的粉彩山水瓷畫。李菊生是這次研討會的組織者。

    李菊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小聰在筆墨之間,找不到古人的材質,只有自我。因此李小聰在工藝上面,在材質上面獨闢蹊徑,創造了一整套屬於他自己的語言,這一條路是一條披荊斬棘的、無人開闢的一條新的道路,這一點上,他就區別了古人,他不僅是區別了古人,也區別了他同時代,非常難得。所以他的成就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解説:從工廠到山區,從潮州到景德鎮,李小聰的藝術和人生從未停歇過寂寞的求索。而從迷惘到重生,從山窮水盡到峰迴路轉,這一切,都來自於他的山水情結。

    李小聰:我一共畫了兩塊瓷板畫同樣的題材,叫歸來圖。第一片歸來圖的瓷板,是我離開工廠以後到山區,有回歸感覺。第二次的歸來實際上是來到景德鎮,我感覺也是一種歸宿。現在感覺這幾年跟山、跟水這種溝通,已經是離不開山山水水了。

    歸來又歸來,一次一次地歸來,然後回歸到自己。

1/2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