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發現者胡光震

 

CCTV.com  2007年11月20日 10:29  來源:  
  [內容速覽]胡光震早年從事過日用瓷工藝美術設計,因材構思、因材施藝是這個職業的思維習慣。而這件殘破的玉壺春瓶一度成為他心頭縈繞不去的結。該怎麼辦?放棄?扔掉?還是繼續苦惱不已地壓在心頭?一個好的點子,對於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説,很多時候就像是脫胎換骨,破繭化蝶一樣,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殘破的玉壺春瓶被放置了三個多月,一天,胡光震和朋友一起吃飯。這一次,他有了石破天驚的發現。

    一個殘破的瓷瓶如何成為絕世精品?

    億萬年的神秘溶洞又給他怎樣的藝術靈犀?

    傳統粉彩如何續寫當代傳奇?

    敬請收看《走遍中國》之發現者胡光震

    王錫良:有一個瓶子,我不曉得他是有意還是無意,把它搞得破了。

    張學文:他的玉壺春瓶子,它是一個變了形的,這是一種偶然的一種變形的形體。

    胡光震:這個玉壺春瓶啊,本身就有這麼高,因為燒窯的時候,它那個溫度和原料的軟硬度,沒有配合好。

    胡光震:因為溫度太高,它就往下塌了。

    王錫良:瓶子是很高的,它折起來。

    張學文:本來是一種毛病,按照一般的話,我們就是應該扔掉的。

    王錫良:那個東西是很難處理的

    張學文:看過這個造型以後,他就在這裡思考

    胡光震:面對這麼一個即將要報廢的瓷器,你該怎麼辦?

    解説:胡光震早年從事過日用瓷工藝美術設計,因材構思、因材施藝是這個職業的思維習慣。而這件殘破的玉壺春瓶一度成為他心頭縈繞不去的結。該怎麼辦?放棄?扔掉?還是繼續苦惱不已地壓在心頭?

    胡光震:瓶子就放在我這個畫桌上,放了將近一兩個月。我想要把它弄好,不容易,一定要想個好點子。

    解説:一個好的點子,對於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説,很多時候就像是脫胎換骨,破繭化蝶一樣,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

    胡光震:這個瓶子很幸運的,為什麼呢?因為它正在那個棚板的邊上,它彎下來的時候,塌下來這瓶口,你看這瓶口,正好搭在這個棚板的空位置,空的地方,它就沒有沾上其它的東西了,它就保持了它的完整性。

    一個瓶子塌下來以後,它瓶口保持著完整性的話,它看上去呢,它還有可取之處。

    張學文:怎麼來使它形成一定的裝飾意味,以及它的情趣。

    王錫良:但是胡先生處理得相當好。

    解説:殘破的玉壺春瓶被放置了三個多月,一天,胡光震和朋友一起吃飯。這一次,他有了石破天驚的發現。

    胡光震:在酒桌上看見幾個醉翁,他們講話時瘋瘋癲癲的,人也搖搖晃晃的。我心裏就冒出一句話,你這個傢伙連酒瓶子都喝醉了,我是這麼一個念頭就出來了,對啊。

    那個倒掉的瓶子叫玉壺春,玉壺春以前也是裝酒用的,人醉倒了,瓶子也醉倒了,這個瓶子是不是醉倒了?跟這個醉字聯絡起來了。

    那就這樣以後,我就注意觀察這個喝醉人的這種形象,你説他半清醒,半糊塗,爛醉如泥,就像這個瓶子,是很吻合的。

    解説:醉倒的玉壺春瓶,這個期待已久的發現讓胡光震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然而,一個新的問題接踵而來。

    胡光震:這個醉漢畫誰呢?畫張三李四都不合適,畫個古人吧。那麼古人誰喝酒最厲害?有劉伶,那是酒仙那,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太白醉酒嘛,李太白嘛。

    胡光震:在創作的時候,我仔細看了一下它這個褶皺它的棱角和造型呢,要弄一個人的話呢怎麼弄呢,趴在上面,攤在上面的話,這個肩膀,沿著這個瓶子彎下來的邊緣這條線,這下面有個褶皺,也就按照它原先那種褶皺,把這個衣服正好袖子裏面、後面那個衣服褶皺,那麼這個大袖子,肩膀在中間,那麼這個大袖子怎麼辦呢?這個瓶口就想像成大袖子,往下面一撣,飄下來就虛掉了,這樣一來呢,這個人物造型那就好像攤在裏面一樣,整個一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原雕,不像是後畫上去的一樣。

    胡光震:這個醉漢一手往前面一搭,還在這個前面這個桌子上寫了兩個字,好酒!

    王錫良:畫了一個李白醉酒的,那是相當神奇的。

    張學文:看到這個瓶子都歪歪扭扭了,他就根據這個,所以來創作自己的畫面,這就是説隨型賦彩呀。

    胡光震:這就是一種人的構思,和天然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了。

    解説:胡光震是陶瓷藝術創作領域的多面手,他的作品往往是詩、書、畫、印融于一體,具有濃郁的書卷氣。《醉陷玉壺春》正酣暢淋漓地體現了胡光震高超的藝術功底。這件化腐朽為神奇的作品一齣世就吸引了海內外收藏家的熱切關注。一位日本收藏家出百萬重金要收藏這件作品,卻被胡光震婉言謝絕。

    解説:洪源仙境距景德鎮市區約50公里,是胡光震創作采風、尋找靈感的經常去處。洪源仙境附近是(與漢代蘇武齊名的)南宋愛國忠臣洪皓的家鄉,當年洪皓遊覽這裡時曾留下了“誰知仙境在人間”的讚嘆,“洪源仙境”因此得名。

    這是一個距今一億多年的石灰岩溶洞,總面積約八萬平方米,洞中由岩石和鐘乳石形成的石柱、石筍、石花以及各種鬼斧神工、千姿百態的景觀。宋代的地理學著作《太平寰宇記》中稱此洞“雲起泉生,四時不絕”。每逢春夏之際,幽深曲折的溶洞裏霧氣繚繞,水聲盈耳,景致奇幻。這種神秘莫測的氛圍深深地吸引著胡光震。

    通常來説,藝術家的采風大都會帶著紙、筆或攝影錄音器材,而胡光震卻為什麼兩手空空呢?

    胡光震:因為我們中國畫,我們這個粉彩嘛,主要是中國畫題材,反映中國畫題材的東西在裏面。中國畫主要是有憶畫,記憶畫,憶畫為主,為什麼這樣能夠把自己的感受,把它表達出來。所以我出去采風,都是回來默畫,記憶,憑自己的記憶,這樣是過了腦袋的東西。我覺得能夠把這個意境畫出來、把氣氛把它畫出來,畫出它的精神,而不是它的形,而是它的神。你像剛才我們進洞的時候,那裏面你剛到大廳的地方,哎呀,那第一印象它是非常壯觀。那是只有感受得到,你要把它抓拍下來你拍不下來,就是那種感覺,所以我們藝術品就是要把這種感覺表現出來。

    解説:從洪源仙境回來的第二天,胡光震就開始投入創作,他準備畫幾件以溶洞為題材的瓷畫作品。一般來説,這樣一件作品,從構思到燒制完成,需要一週左右時間。

    胡光震:藝術的創造是來源於生活,雖然我沒有寫生,但是我感受了,感受了大自然,就像人做夢一樣,有很多夢境它是很微妙的,但是也跟現實離不開的,所以他白天看到一些東西印象相當深,他晚上做夢的時候就反映出來了。那種似是而非的感覺,非常微妙。我們的作品也應該像這樣。采風以後,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感受了它,記憶下來,最後就形成微妙的那種意境,從作品裏面表現出來。

    胡光震:雖然我到洪源仙境去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感覺都不一樣,尤其是這一次,它因為天氣不同,有點陰天,外面在下雨,裏面水氣騰騰,走到裏面去感覺到更加神秘,再加上那個大廳吶,因為把其它有霧的話,把其它雜七雜八的都瀝掉了,這麼一看那個大廳非常之寬廣,有種恢宏的感覺,所以這個感覺第一印象一感覺好了,回來我想趕緊把它記錄下來。所以回來以後我馬上就畫了這個瓶子。這個瓶子主要就是表現這個那種裏面的霧氣騰騰吶,大廳裏面非常廣闊,寬大那種恢宏的氣勢,想把它表現出來。

1/2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