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開拓者任瑞華

 

CCTV.com  2007年11月19日 10:35  來源:  
     
    [內容速覽]在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界,任瑞華是一名典型的學者型藝術家。1988年,48歲的任瑞華開始從油畫創作轉入陶瓷藝術創作。在開始構思《歲月荷蓮》之前,他已經在陶瓷領域摸爬滾打了十年。渴望創新幾乎是藝術家的生存本能,任瑞華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在生活與藝術、傳承與創新之間尋找突破口?如何在傳統陶瓷藝術的密林中別開新路,自成風格?《歲月荷蓮》的構思讓任瑞華隱隱感覺到了創新的可能。

    是怎樣一件陶瓷作品/耗盡他十年心血?

    48歲學習燒窯,他能否成為駕馭窯火藝術的行家裏手?

    一擲百萬,收藏家為什麼要重金收藏他的一件陶瓷作品?

    敬請收看《走遍中國》之《開拓者任瑞華》

    解説:這散落一地的碎片,是一件叫做《歲月荷蓮》的瓷雕作品十年中最常見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卻是它的創作者最不想見到的。

    任瑞華:《歲月荷蓮》這個作品,我是一直想做一件表現和平年代那種寧靜、和平、長壽這麼一個主題的東西,後來我就想選擇一個什麼東西來表現?因為在植物裏面,荷蓮、荷葉它都屬於長壽的東西,一種純潔的象徵,出污泥而不染,所以我就選擇了這個東西。但是怎麼做呢?我沒做一個純粹的一枝荷葉,或者一個荷花,我不想那樣做。

    解説:在中國當代陶瓷藝術界,任瑞華是一名典型的學者型藝術家。15歲那年任瑞華考入江西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後分配到景德鎮陶瓷學院任教,一呆就是四十多年。任瑞華最初是以油畫作品進入公眾視野的。1969年他創作的油畫《八角樓的曙光》,曾作為大型紀錄片《井岡山》的主題畫面被反復播映。

    1988年,48歲的任瑞華開始從油畫創作轉入陶瓷藝術創作,而在開始構思《歲月荷蓮》之前,他已經在陶瓷領域摸爬滾打了十年,嘗試過陶瓷藝術的多個門類和品種。渴望創新幾乎是藝術家的生存本能,任瑞華並不滿足對傳統陶瓷技法的嫻熟運用,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在生活與藝術、傳承與創新之間尋找突破口?如何在傳統陶瓷藝術的密林中別開新路,自成風格?《歲月荷蓮》的構思讓任瑞華隱隱感覺到了創新的可能。

    任瑞華:我們中國的書法裏邊你看,有正楷字,同時也有草體,它草體裏邊形體就是意象的。我們中國畫畫的有些人物山水,也是意象體,它表現意境就行了,它不追求真實性,但是它是有形的,它不是沒有形的,它也不是亂畫的,表現這麼一種精神狀態。所以這個作品我想通過意象來表現。那怎麼來表現呢?

    任瑞華:你看蓮藕你切開一個它有一個孔,蓮蓬它有一個孔,就包括蓮花那個枝桿裏邊切開,它也有孔,這個孔就是它基本的形象元素,我稱它作形象因子。我就用它這個形象因子細胞,重新組合成一個意象的荷蓮。因為這個東西是上面大,下面小。這些小桿是代表荷蓮的桿,上面可以代表葉子,也可以代表一朵花。但不管怎麼做,我燒這個作品損失了很多,損失太多了。

    解説:讓任瑞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看似簡單的想法竟然給自己帶來漫長的磨難。

    任瑞華:我做到這種程度是做了兩年多,也不知道燒壞多少,燒到1300多度就倒掉。

    解説:從1998年開始,任瑞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件件凝結著心血的《歲月荷蓮》被滿腔熱情的送進窯爐,一次次在黑夜與黎明之間的焦灼等待,一次次的從頭再來。窯火熊熊,灼燒著任瑞華漸漸冷卻的信心,也許這是一個無法實現的藝術構思。

    任瑞華:兩年以後,我是第一個做到一個這樣的東西。但這個東西,我做這個工作我非常高興,因為它沒有倒,原先説倒就倒了,沒有了。

    解説: 2000年的一天,奇跡出現了。

    任瑞華:我這個作品是在雕塑所我的工作室把它做成的。所以雖然是它開了裂,但是我還是覺得非常高興,因為它沒倒掉。所以在2000年的一個我們景德鎮的陶瓷國際研討會,我就拿這個參加展覽了。

    解説:在這次研討會上,《歲月荷蓮》成為最受關注的作品──荷“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氣質,與高白泥材質所體現出來的潔白無瑕感,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也正是在這件作品前,美國陶藝家協會主席溫•海格比教授感動得連聲稱讚:“任瑞華先生的作品,像天上的行雲,地下的流水,宛如一首美妙的詩!”然而,面對外國同行的讚譽,任瑞華卻是喜憂參半。

    任瑞華:這個作品儘管我基本成功了,它有瑕疵。你看,它就是到了快要斷的邊緣了,已經裂了這麼大的一個洞,你看,完全裂開了,再燒就斷掉了,沒有了。所以這是很幸運的,非常幸運的。所以當時這件作品,從照片上看不到這個瑕疵,看不到,根本看不到。你從側面看不到,你看,看不到。從上面看就看見了。為了我使它成功,我從那時候,就開始繼續做。

    解説:一個開裂的、得到同行盛讚的半成品,給了任瑞華峰迴路轉的希望,也許成功就在眼前。從2000年開始,任瑞華繼續苦苦探索。然而,上一次接近成功的《歲月荷蓮》仿佛曇花一現。

    任瑞華:一直做了好幾年,就是做不成。

    解説:任瑞華重新陷入了屢做屢敗的困境。

    任瑞華:不是這裡斷了,就是這裡裂了,不是這裡裂了,就歪了,做不成。後來我就參加大連藝術博覽會的時候呢,遇見一個朋友,他對我的作品特別感興趣。

    解説:任瑞華的朋友希望他能夠為大連的一家國賓館創作一件作品。這家國賓館建於1958年,接待過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許多國家領導人。

    任瑞華:他也接待過葉利欽,有關方面的一些人物,就是國家領袖級的人物,首腦這一級別。 那個同志他就領著我到棒棰島,國際會議中心的院子裏,他説我這裡搞一個小的城雕就好了,就搞你那個《歲月荷蓮》,行不行?我説試試看吧。我説我已經做了好幾年了,沒做成功我説,一直沒成功。後來我就把他這個任務放在心上。

    解説:《歲月荷蓮》是一件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的瓷雕作品,形式感極其獨特。朋友對《歲月荷蓮》的喜愛與期望,給任瑞華陷入困頓的創作增添了新的動力,但也給了他更大的壓力。

    任瑞華:因為他提出的要求也比較高,做城雕,我就告訴他,我説做那麼大很難,我的窯只有一米五高。

    任瑞華:我説我燒出來大概也就一米四左右,它燒了會收縮,我緊我的窯做。我就一直在做這個東西。你要知道,那麼大的東西拿起來恐怕不止四百斤,很沉的,光我這個小的,恐怕大概有四十多斤。這麼小,四十多斤。

    記者:這個有多高?

    任瑞華:這個沒多高,這個才四十五到五十公分吧,那個是一米四,我的泥巴是做到一米五高,緊窯做,我在窯上做,沒辦法搬哪。我就把我大窯的窯車拉出來,就在窯上做。

    解説:這是一個度日如年的創作過程,需要創作者全神貫注的投入。這個高1.5米,重達四百多斤的《歲月荷蓮》,從打泥卷到雕嵌成型,大約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濕軟泥條的支撐與粘接,數千個泥卷的鑲嵌與固定,1300多度高溫的考驗,每一個細微的環節稍有差池都會前功盡棄。

    任瑞華:一窯就燒一個這麼個東西,燒一個,完蛋了。

1/2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