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山洞民族的木鼓情結

CCTV.com  2008年02月01日 07:34  來源:  

  從思茅輾轉乘坐7個小時汽車後,筆者來到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在《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旋律中,這座被森林擁抱的小城,就像位含蓄而深情款款的男子,迎接著客人的到來。

  中國的佤族全部在雲南,約有37萬人。佤族自稱“阿佤”,意為“住在山上的人”。西盟縣城小巧,一條筆直的大街上,整齊的電桿挂上了佤族的圖騰物──幾十顆水牛頭骨。來往穿梭的佤族婦女頭戴銀色發卡,長髮披肩,皮膚黝黑;她們款款而行,佤裙飄動,體態豐盈。佤族男子肌肉隆起,身體強健。他們上身穿暗紅短褂,前繡“AW”(阿佤),後繡牛頭,亮明身份,透著自豪。

  在西盟的每一個佤族村寨中,每個寨子裏都會有一個用木柱、竹片和茅草搭建的小亭子。這個亭子叫木鼓房,是佤族人用來供奉木鼓的地方,也是佤族村寨的標誌性建築物。木鼓房裏一般都有公、母兩隻木鼓。公的個頭較小,顯得細瘦苗條,母的則很粗壯,鼓身很大。

  木鼓文化是佤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有學者指出:“歷史上雲南有景頗、哈尼、基諾、佤、布朗等民族都曾使用木鼓,但直到今天仍然保持使用木鼓的僅僅有佤族一個民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説,木鼓文化即佤族文化。

  佤族人民把製作木鼓的日子當作盛大的節日,稱為“拉木鼓”。他們認為用懸崖峭壁上砍下的樹木製成的木鼓,才能給阿佤人帶來更大的吉祥。

  拉木鼓時,先由魔巴(巫師)和主祭人的親戚率幾個青壯年男子漢,攜帶上山做飯用的炊具和刀、斧、槍支等,到經過卜卦確定方向的山裏挑選大樹。在選中的大樹下,魔巴殺雞念咒語祭大樹,祈求樹魂不要怪罪,並鳴槍驅趕鬼魂。接著魔巴揮斧砍樹,砍幾斧後交男人們輪流砍,直到把大樹砍倒。然後魔巴撿3塊石頭放在樹樁上,意為給樹魂的買樹錢。然後把砍倒的樹截成約2米長的料子,再鑿出鼓耳,拴上四股結實的藤索。第二天,舉寨上下,身著盛裝,帶著水酒、稀飯到來。男人們奮力拉木鼓,老人、婦幼在兩旁助威吶喊,魔巴在前邊撒米、潑水酒開路,指揮大家和著拉木鼓歌,把木鼓料子拉回山寨。

  製作木鼓是一件神聖的事情,講究專門的技藝。由於鑿木鼓需要在一定照射角度的陽光下進行,所以一天只有幾個小時的制做時間。成對的佤族木鼓,外形和構造相同,但取材、大小和音響有別。稍大的母鼓,多用馬老鷹樹製作,長1.8米,直徑66厘米,發音較低而沉重;略小的公鼓,常用紅毛樹製作,長1.5米,直徑62厘米,發音較高而明亮。

  新木鼓摳鑿完成之日,要立即敲響,向全寨報喜,並舉行新木鼓安放儀式。晚上,全寨人齊聚木鼓房周圍,再次歡歌共舞,慶祝新木鼓的順利製成。至此,整個“拉木鼓”祭祀活動方告結束。

責編:李紅立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