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的胸部已經風化,觸手可掉。
遊客們參觀雲岡古窟。
作為1600多年前北魏政權為數不多的歷史標本,50000余尊雲岡石佛,現在面臨徹底消失的危險。專家預言,如果不對砂礫岩質的雲岡石窟進行有效保護,這些石佛將會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
雲岡石窟開鑿于1500年以前,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左右,洞窟內塑有佛像5.1萬餘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僅有幾厘米高。
2001年12月,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作為保護中心化學門類的研究工作者,溫曉龍的主要工作是對影響石窟的化學原因進行探析,並提出自己的保護建議。
2007年12月15日上午,在溫曉龍的逐一指點下,《法制週報》記者得以近距離觀察到1500多歲的大小石佛們的容顏。有的臉部破裂,有的腿腳殘疾,還有的全身“瘦”得不成佛形,四肢脫落,面目全非。
溫曉龍告訴記者,很多石窟在建造初期,為了支撐山體的重力,都留下了粗壯的石柱。然而,隨著風雨的侵蝕,很多立柱已經“消瘦”,呈現出下粗上細的形狀。五華洞洞窟之外的幾根支撐石柱,現在已經被風化得不一般齊整,有的柱頂已經和窟頂分離。第9窟、10窟和12窟前列柱正越來越細,外壁雕刻已蕩然無存。
溫曉龍介紹,雲岡石窟絕大多數石窟都是受風化影響形成的,風化的結果往往呈現出四種狀態,一種是表麵粉末狀,一種是葉片狀,還有一種是洞穴狀,最後一種是帶狀。
作為雲岡石窟最有特色的石窟之一的五華洞,曾令許多文物研究者們興奮不已。這裡的泥塑和壁畫藝術,在整個雲岡石窟藝術寶庫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不容樂觀的是,五華洞的泥塑和壁畫藝術同樣受到了嚴重的病害侵擾。
“石佛就像一張張‘酥餅’,如果不加干預,要不了多少年,有些石佛就會不再存在了。”保護中心學化學出身的溫曉龍説。
責編:何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