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旅遊 > 正文

南京:六朝古都多少幽怨多少恨

 

CCTV.com  2007年12月21日 16:00  來源:  
[內容速覽]  最初認識南京,是從那首叫《莫愁》歌和那個叫莫愁的湖開始的。

  

  最初認識南京,是從那首叫《莫愁》歌和那個叫莫愁的湖開始的。那時候還小,對於南京,總有那麼的一點不解。好好的一個湖,怎麼就叫了這名字。武漢有東湖,杭州有西湖,濟南有大明湖,北京有昆明湖,名字都平平淡淡、樸樸實實的,獨獨這南京,奇奇怪怪的,不象個湖的名字。後來去南京的次數多了,才慢慢地了解。記得有人説過南京是傷感的城市,實在的,何止是傷感這麼簡單。南京這城市,實在有太多的幽怨了,千年的湖底,沉澱著的應是厚厚的冤氣,就象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所提到的“怪哉”這種蟲,冤氣所化。只是便用酒澆,也怕是消釋不了的。

  南京的不幸,如果要追究到誰的頭上的話,最初的罪魁禍首怕是非那個秦始皇莫屬了。據説當年就是這個秦始皇,在一統中國後巡遊此地,看出了南京(當時稱金陵)暗藏的帝王之象,於是下令開鑿運河,以瀉王氣。從此,南京的厄運便開始了。後來又遇到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孔明先生,南京便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赤壁大戰前夕,諸葛先生途經南京(那時還稱秣陵),在清涼山上裝模作樣一番覓龍、查砂、觀水、點穴後,胡縐了一通什麼“龍盤虎踞,真乃帝王之宅…”、“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之類的吉言,硬是把孫權給騙遷都到南京來了。從此以後,包括孫權的東吳,東晉、宋、齊、梁、陳、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國,直至中華民國,凡是在此定都的王朝,就沒有一個長命的。朱皇帝算是明白得快,匆匆地便遷都北京了,算是逃過一劫。命雖是保住了,卻也沒擺脫多災多難的厄,整個明朝,壓根就是個稀奇古怪、莫名其妙的東西,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和強盛,到此便江河日下,輝煌不再了。

  從冶城、越城、金陵、秣陵,再到石頭城、建業、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寧、集慶、應天、天京,最後到南京,名字一個一個地變,城頭的大王旗一面一面地換。王朝的興廢、帝王的更迭,是南京永嘆不盡的題材。六朝金粉之地,吳宮花草、晉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國烽火,多少辛酸多少淚,多少樓臺煙雨中。偏偏還要出個李后主,更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兵火所及,廬陵為墟,屍骨遍野,也是南京歷史上的常態。公元549年侯景破南京,亂兵數日不封刀。自此而後,或改朝換代,或割據反叛,歷史上的南京人每一次都付出了血的代價。太平軍內哄,數萬人喪生,秦淮河為之堵塞,江上漂屍數月不絕;辛亥革命“辮帥”張勳出走,席捲南京,兩年後,他捲土重來,金陵又遭洗劫;1927年3月,北伐軍初到南京,秩序混亂,英美藉口以炮艦猛轟,一時死傷狼籍,悲啼號涕之聲遍于市井。1937年,日軍侵華,製造了歷史上最令人髮指、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三十萬南京同胞在屠刀下喪生。更令人氣憤咬牙切齒的是,到今天,這些毫無人性的小鬼子還死不承認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

  十朝古都,多少憂愁多少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無奈守著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滿城的古跡,卻連個世界遺産也沒有,中國的四大古都,也就剩南京了,能不憋氣?難怪乎這次鍾山名勝風景區---明孝陵景區“申遺”成功,南京人著實松了一口氣,好好地慶祝了一番,連景點門票也免了,還放了南京歷史上連續燃放時間最長的一次焰火。

  就城市而言,南京應該説是國內最象都城的城市,無論從城市規劃、市政建設、道路交通、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等各個方面來説。南京的街道不算寬大,沒有北京長安街的氣派,佈局也不是那麼橫平豎直。走在南京的街上,路旁粗壯的梧桐樹排排的象張開雙臂的綠色巨人,把一條條街道圍成一條條綠蔭隧道,心情頓覺得輕鬆自在。車在林洞中流動,人在林蔭間穿行。明故宮前一片平平的草地上,經常可見風箏在上空飄蕩。我沒有查過相關權威資料,但就我所到過的城市中,南京的綠化率確乎是最高的。南京的自行車很多,一到上下班時間,每個路口的車龍往往都有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卻一點也不亂,更不會有自行車佔用機動車道的情況發生,這不能不歸功於南京道路設置的合理。南京其實更像是一個點綴了一些現代建築的古城,幾百年的明城墻還在發揮著它原有的功能,十里秦淮的雕梁畫棟、流水小橋也依然如故,人流如織。市區內散佈的不計其數的古跡是那麼自然地融入現代的繁華中,一點都不刻意。不象北京,界限那麼分明。也不象洛陽,至今還像是在唐朝。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