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楊振寧做客《大家》欄目,回首獲得諾貝爾獎50年曆程
CCTV.com消息(記者何偉):楊振寧回首獲得諾貝爾獎50年曆程 寄語年青新一代
12月10日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的時間。同樣在五十年的這一天,楊振寧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10日)楊教授來到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大師講科普”系列在中國科技館的錄製現場,面向觀眾發表了題為《1957年宇稱不守恒所引起的振蕩》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回首了50年前他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歷,贏得了觀眾經久不斷的掌聲。演講結束之後,楊振寧教授興致勃勃地回答了在場觀眾的提問,並向中國新一代即將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學生們道出了自己的成功秘訣。
現場觀眾:作為一個中等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的學生將來能夠成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當學生剛剛接觸物理的時候,您覺得培養他什麼方面的能力或者説品質是最重要的?
楊振寧:我想所有的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動力是好奇心,一個完全沒有好奇心的研究的人,不容易做出來最有成績的東西。我覺得應該鼓勵年輕人興趣廣一點。
我舉一個例子,北京大學有一位退休的教授,他大概年輕時候喜歡集郵票,我小時候也集過郵票,可是後來就算了,所以我從前的郵票都沒有了。這位秦教授不是這樣的,他後來想了想,郵票像海一樣大,他專門集跟物理學有關係的郵票,後來在四五年前他出了本書,叫做郵票上的物理學,這個書很有意思,打開來看,物理學裏的學問和人物都解釋了,這就變成了他一生的工作非常重要的東西,結果在台灣得了科普頭版獎,我覺得完全是當之無愧的。我是説很小的興趣的方向,如果你要培養,幾十年以後就可以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以上為現場提問摘編,詳細內容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將在近期推出,敬請收看。
楊振寧小傳
1922年出生,原籍安徽合肥,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45年赴美留學,1956年 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在領獎儀式上,他用中國普通話説“我雖然是獻身於現代科學,我對我所承受的中國傳統和背景,引以為自豪”。他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20世紀物理學傑出的設計師”。 2003年12月,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定居,為清華學子講授大一物理。楊振寧深受中國文化熏陶和西方文化浸染,常説自己是東西文化結合的産物,同時他也是在東方的感性與真誠和西方的理性精神之間找到自己生命的共鳴,他眼中的物理和藝術活動相似,而物理學的美和藝術作品的美也都同樣會令人驚嘆。
責編:何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