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食品安全是世界難題(圖)

 

CCTV.com  2007年12月05日 15:03  來源:  

    11月26日─27日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食品安全論壇上,來自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糧農組織(FAO)、加拿大衛生部(HC)、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等42個國家和機構的上百名代表,共同交流了食品安全全球化合作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會後,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專訪時,各國專家與政府官員也從各自視角,發表了對中國食品安全的看法。不少專家表示對中國的食品安全很有信心,並指出了中國近年來在食品安全上的幾大進步,如努力建立“從源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等。與此同時,他們也帶來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食品安全是全球難題

    從日本老字號賣過期食品醜聞,到11月26日,美國7個州召回涉嫌受大腸桿菌污染牛肉的事件,食品安全成了各國面臨的難題。究其原因,與會專家們表示,首先,農業生産、食品加工、保存、零售等加快了食品流通全球化進程;其次,城市化讓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在外就餐次數增加了;再次,人和食物的流動加速了病原體流動;最後,先進的分析手段使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而消費者的期望值也逐步升高。WHO食品安全司司長約根?斯倫特接受《生命時報》記者專訪時提到,“在安全保障方面,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完美無缺,也沒有哪個國家做得很差,所以才需要相互交流、合作。”

    “就目前國際形勢來看,食源性疾病還是各國面對的首要難題。”約根?斯倫特表示,全球每天有數以千計的人死於可預防的食源性疾病,食源性腹瀉病例每年超過40億起;因食物和水引起的腹瀉,每年則要奪去180萬兒童的生命。新西蘭食品安全局總司長托尼?卓布拉更表示,世界上30%─40%的腹瀉都是由食源性疾病引起的。

    即便發達國家,平均每年也有1/3的人發生食源性疾病。FDA辦公廳主任蘇珊?溫克接受《生命時報》專訪時也承認,即使像美國這樣幾乎擁有世界最先進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國家,同樣要面對這一難題。“最近,我們的菠菜、花生醬和肉類都出現了病原菌污染,這證明我們在預防上還存在漏洞。為此,我們對‘從源頭到餐桌’作了進一步改善和調整,加大了對農民、農場主和企業的教育。”

    在發達國家屢現的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同樣不容樂觀。對此,約根?斯倫特解釋説:“發達國家食源性疾病之所以頻發,是由於他們不斷採取最新的生産方式,如嘗試把大量的禽畜飼養在一起等。所以,我們希望通過信息共享,使在生産上處於落後位置的國家不要重蹈覆轍。如已在歐美暴發的瘋牛病以及大腸桿菌感染,現在已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了。而如果中國、南非等國借助美國、丹麥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很可能避免或減少損失。”

    全球稱讚中國的努力

    曾幾何時,中國的食品安全不光讓國人憂心,也成為了各國媒體攻擊的重心。然而,近年來,中國的努力卻改變著這一現象。會上,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透露,據今年上半年統計,中國消費量最大的食用油、酒類、糧食加工品、肉製品、乳製品等10大類産品,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其中肉製品合格率達97.6%,出口食品的合格率更是常年保持在99%以上。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年7月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去年中國輸日食品合格率為99.42%,高於歐盟(99.38%)和美國(98.69%)。他表示,這些數據説明中國的食品質量是好的,安全水平是高的。中國政府目前所實行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和相關工作,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在推動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這些努力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誠意。約根?斯倫特表示,中國近些年來的進步主要有三。首先,努力建立“從源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其次,著手制定關於殺蟲劑使用和食品添加劑的國際標準。“一般來説,發展中國家不會參與國際標準委員會相關標準的制定,而中國做到了這點,這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無法企及的。”最後,中國正加緊和INFOSAN(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絡)的緊密合作,信息共享。“希望以後,中國能有自己的交流平臺。”

    會議期間,國家質檢總局與加拿大、韓國、蒙古等多個國家的相關部門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一直與美國政府有密切合作,”蘇珊?溫克向記者透露,最近,雙方將就食品、飼料和藥品、醫療器械安全問題,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加拿大食品檢驗署動物産品執行理事會理事保羅?梅耶表示,中國很樂於學習他國的先進經驗,也常派相關人員赴加拿大學習食品檢驗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我們期待和中國更緊密的合作,互相促進。”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福利局局長週一岳更表示,香港90%的食品依靠進口,其中超過1/4來自內地。內地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保證了供港食品的質量。因此,香港對內地食品安全很有信心。

    中國需要更多理解

    儘管如此,受生産力發展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制約,中國食品生産加工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小型食品加工企業産品質量不穩定;還有極少數企業存在偷工減料、濫用添加劑等問題。

    同時,中國在食源性疾病監測上也存在較大缺口。美國每年報告的食源性疾病案例7600萬起,人口比我們少得多的澳大利亞也有450萬起;而中國每年只有區區一兩萬。這一數字顯然和實際數據相去甚遠。而老百姓也頂多認為食源性疾病就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拉肚子而已,“他們不知道這是會生病、住院,甚至要死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陳君石教授指出。

    但陳君石也表示,儘管中國目前在食品安全風險控制方面確實和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近些年進步還是很大的。衛生部每年一次的全國範圍抽查數據顯示,我國食品總體合格率由30年前的50%─60%逐漸上升到現在的90%。此外,中國人越來越健康、長壽,這也是食品安全狀況好轉的佐證。

    然而,仍有不少國外媒體用轟炸式的負面報道不斷指責中國食品存在嚴重的健康隱患,這些不僅將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甚至使其上升為“中國威脅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此,陳君石強調:“中國在出口食品安全方面的確下了很大力氣,質量也是有保證的。”而在自我改進之餘,中國食品安全需要來自全世界的理解和支持。

    各國代錶帶來先進經驗

    除理解和支持外,各國與會代表也帶來了他們的先進經驗:作為農業強國的加拿大有著世界上最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其模式甚至被WHO作為典範向世界各國推廣。

    加拿大體系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集成、高效、標準化。一、擁有高度集成的機構──加拿大食品檢驗署,所有和食品安全相關的檢驗都在這裡進行,對危害食品的監管也更為有效;二、需要跟不同部門合作時,確保很高的效率;三、加強推廣HACCP(食品安全危害關鍵點)體系;四、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合作,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完善,以此提高自身水平。而加拿大最大的成就,是在2003年發現第一例瘋牛病疫情後,食品檢驗署和衛生部等部門以極快速度制定相關法規、採取有效檢驗,且這些信息對消費者都是透明的。“我們很快控制了疫情的發展。此後,加拿大牛肉消費量不降反升,這是其他出現瘋牛病的國家都沒發生過的。”保羅?梅耶説。

    此外,加拿大還非常重視消費者的知情權。“我們將盡可能詳細的資料公佈在衛生部網站上,方便查詢。而且只要在我們的網站註冊,就能隨時獲得關於食品召回的最新信息。”

    在新西蘭,所有的公民都可以參與食品安全決策。國際消費者食品組織協會溫迪?麥克格文介紹説:“新西蘭食品安全局每年都會召開三次消費者論壇,各類議題都會徵求消費者代表的意見。”這些代表有來自傳統消費者協會的,也有土著居民和農村消費者代表。

    對愛爾蘭和日本來説,管理食品標簽是他們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愛爾蘭衛生與兒童事務部國務部長加拉格爾看來,標簽不僅要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還應鼓勵他們選擇更健康的食品,對反式脂肪的標識就是一例。當前研究結果表明,30%的癌症可以通過飲食避免。所以,讓消費者在知情的情況下選擇食品,就更重要了。

    日本厚生勞動省食品安全部企劃情報科國際食室池田千繪子室長則介紹了日本食品標簽管理的經驗。據日本農業標準(JAS)規定,除大家熟悉的食品名稱、保存保質期、製造商等,對食品添加劑的名稱、已知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或成分、配料清單都要詳細列出。其中,食物過敏原的標識又分強制和推薦兩個等級。強制標明的成分有:雞蛋、牛奶、小麥、蕎麥、花生;推薦標明的成分有:鮑魚、牛肉、雞肉、豬肉、大豆、蘑菇、桃、蘋果、明膠等,非常具體。

責編:李紅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