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人文探索子網 > 旅遊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澳門街名拾趣:滄海已桑田"海邊馬路"離海挺遠

 

CCTV.com  2007年11月26日 16: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澳門與香港街道名稱都有外來印記,但香港街名通常三、四個字,如軒尼詩道、駱克道,簡短易記;而澳門街道一些源自葡文的名字則冗長拗口,大異其趣。

  長街名有澳門特色

  以前澳葡政府通常將葡文路名音譯成中文,生硬的翻譯讓人一頭霧水。如遊客必到的新馬路,路牌上的正名是“亞美打利庇廬大馬路”,“新馬路”打上括號注于其下。類似如亞卑寮奴你士街、沙嘉都喇賈罷麗街等。記者見過的最長街名是一條叫“路義士若翰巴地士打街”的小巷,街名主體多達九個字!

  由於澳門對以人名命名的道路喜歡加上稱謂,如博士、總督等,又愛把稍寬點的路叫“大馬路”,組合在一起就長上加長。對那些令人頭大的長街名,澳門居民要麼起了中文別名,要麼予以簡稱,像“罅些喇提督大馬路”都稱作“提督馬路”了。

  “賣草地街”不賣草

  澳門百姓自己起的地名就清爽多了,而且有濃重的歷史積澱,讓人感慨小城的滄桑巨變。

  “賣草地街”如今不賣柴草,成了大三巴下游客熙攘的購物街;“營地大街”、“兵營斜巷”也看不到士兵了;“漁翁街”不見漁翁,滿街都是汽車、摩托車行。路環街區有一條僅容一人通過的小巷叫“鹹蝦巷”,想象百年前這裡的內港漁船密布,仿佛可以聞到空氣中魚蝦的腥味。

  還有些非街道類的地名也很有趣。比如荷蘭園,據説是十七世紀關押荷蘭戰俘的地方;如今居屋密布的雀仔園,是因當年這裡鳥雀多,引得人們來捕雀而得名。

  還有個地方叫?狗環,一直不知道在何處。前幾天澳門大賽車,才看到賽道地圖上赫然標著“?狗環”,原來在松山燈塔腳下。“?狗”即殺狗,難道這裡得名是因為以前附近居民有吃狗肉的習慣?真是“物是狗非”呀。

  半島北區有“馬場海邊馬路”和“黑沙環海邊馬路”,但周圍都是高樓大廈,離海邊挺遠。其實路還是當年的路,只是“滄海”變“桑田”了。澳門半島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大規模填海造地,當初約二點七八平方公里的面積已擴大為原來的三倍,當年的“海景房”如今看不到海景也不奇怪。

  “前地”人氣旺

  澳門有二十余處“前地”,這個稱呼翻譯自葡文,指某建築前較開闊的空地。最有名的“前地”當屬“議事亭前地”。議事亭前地在民政總署前面,而民政總署所在處正是當年的議事亭舊址。

  議事亭前地空間開敞,古跡、商家眾多,是遊客和市民愛去的地方,人氣最旺。平時很多民俗、藝術活動也在這裡上演,每逢重大節日更是張燈結綵。

  金沙娛樂場前面是個噴水池,稱作“蒙地卡羅前地”。按澳門“前地”的命名邏輯,二??四年落成的美資金沙娛樂場豈不成了天外飛來的蒙地卡羅?

  “圓形地”也來自葡語,處於路口中間,類似內地所説的“環島”。俗稱“三盞燈”的“嘉路米耶圓形地”輻射出五條街道,終日人來車往,這塊圓地也是市民閒聚和舉辦各類社區活動的地方。

  大三巴牌坊附近的“賈伯樂提督圓形地”則是一個街心小花壇,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圓形花壇居然輻射出七條小巷,世界少有,堪稱一絕。

  路牌應該加英文?

  澳門的路牌極有特色。所有路牌規格統一,由上下兩排各四塊約十五公分見方的瓷磚拼成。瓷磚採用中國傳統的青花瓷工藝燒制,白底藍字,路牌邊緣及中、葡文地名之間亦有藍色花紋,顯得典雅大方。

  澳門現有路牌均為中、葡文標注。隨著澳門日益國際化,有學者建議路牌加注英文。因為雖然英文不是澳門官方語文,但英文使用範圍更廣。不過如果現有路牌規格不變,要加注英文可能要簡化甚至廢棄一些偏長的地名。路牌加不加英文,還真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

責編:李紅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