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將整修進行到底 汪之力老人談圓明園保護

 

CCTV.com  2007年11月20日 09: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圓明園,作為中華民族創傷記憶的重要承載者,在其保護與整修問題上一直爭論不斷。大致可劃分為兩派意見,即“廢墟派”和“整修派”。汪之力老先生一直被稱為“整修派”的代表,對此,他欣然接受。

  雖年事已高,但一談起圓明園,老先生的思路毫不含糊。他認為,要談圓明園的問題,首先得認清和全面了解歷史,尤其是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劫掠焚燬後的歷史??這是很多人都忽略的問題。他指出,強調保留焚燒後的原貌是應該的,但昔日的遺址一直處於劫後余生當中,早已是面目全非:北洋軍閥當政及國民黨統治時期,因為無人管理,圓明園先有木劫,後有石劫,加之各路尋寶者的任意掘掠,使原本滿目瘡痍的圓明園一再遭受破壞,遺址從此變成廢墟甚至垃圾場。其後,又有大量居民和單位遷入園內,開荒種地,飼養家禽,隨意搬用石料。上世紀80年代雖已做了一些局部修復和保護工作,然而此廢墟早已非彼廢墟,不可混為一談。

  如此“廢墟”,如果只是一味地擱置,勢必會造成歷史與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大打折扣。對此,汪老和他發起創辦的圓明園學會認為,對其進行“全面保護、重點整修、合理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這個理念在上世紀80年代就引起了各界的共鳴??1980年10月18日,以宋慶齡為首的社會各界人士1583人聯名發出了《保護、整修及利用圓明園遺址倡議書》,得到了海內外的熱烈響應??並且成為後來出臺的《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指導方針。

  ●將《規劃》堅持到底

  自從80年代初倡議提出,汪老見證了圓明園整修工作將近30年的風雨歷程。

  他認為,應該吸取歷史上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堅持第一個十年取得的保護成果,摒棄第二個十年中過度商業化和娛樂化的做法。然而第三個十年很快要過去了,《規劃》雖在2000年9月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批復,相關部門卻並沒有制定出具體的實施細節,整修一事拖延至今。最近國家文物局已經批准明年開始復建長春園宮門,又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在汪老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汪老認為,圓明園不應該定位為一般的公園,而應該成為“保護世界文化的特殊紀念地”,藉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愛護人類文化遺産的理解與認識。對此他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一、儘快恢復北京市的圓明園遺址建設委員會,綜合聽取各方面的民主意見,制定出一個實施細則,否則各項工作將很難展開,整修規劃也很難落到實處。二、由國務院通過外交途徑,由民間團體出面,與英法兩國政府協商,有步驟地逐漸歸還被掠奪文物,同時回收散落在各單位的圓明園文物。三、根據園林佈局及管理的需要,恢復總體10%的古建築(而不僅僅是宮門、院墻和朝房),用作展示圓明園事件、清代的政治文化、中國傳統園林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中心。

  ●青年一代任重道遠

  在中國,幾乎沒有任何一處遺址的整修和復建工作像圓明園一樣能夠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專家學者們的考證和爭論在繼續,普通民眾也在議論著這個話題。汪老説,民間力量不可忽視,是整修事業強有力的後盾,但需要引導和培養;尤其是青年一代,他們對圓明園過去與現在的認識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對此,圓明園學會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會正在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講教育工作,比如舉辦圓明園歷史圖片展覽、開展專家講座等等,據説反響相當熱烈。汪老説,圓明園問題太複雜,青年一代任重道遠。

  不知不覺中,採訪早已超過了預定時間,但汪老依然熱情不減。回憶起往事,汪老説:“為了圓明園的事情,就算是費盡心血,也值得!”老人家為了呼籲圓明園整修工作,如此高齡竟然還在網上開博客呼籲,其赤誠之情可見一斑。

責編:王震宇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