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4日,是個普通的日子,而對於一度悄然沉寂的秦安大地灣來説,卻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中央電視臺社教節目中心?科技專題部《走進科學》欄目攝製組一行12人進駐這裡,開展了為期8天的大型電視系列片《大地灣懸秘》的現場拍攝採訪工作。筆者隨同參與了整個拍攝過程,與央視記者一道走進了神奇迷離、令人神往的“原始聖地”。
位於秦安縣五營鄉邵店村的大地灣遺址,是8000年前原始先民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首創文明的歷史見證。悠悠歲月,漫漫長河,大地灣數千年悵然沉睡。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考古發現,終於翻開了這部塵封已久的史書,展現了原始人類創造歷史、書寫輝煌的精彩畫卷。為了全方位、寬 領域宣傳大地灣文化,向世人揭開大地灣的千古懸謎和神秘面紗,展示大地灣的輝煌遺跡和獨特魅力,中央電視臺首次選派主打欄目資深編導記者高山、夏之雨等,協同宣傳、文物、消防等各界力量,邀請全國有關知名專家親臨現場,動用先進攝製設備器械,組成陣容龐大的攝製組,專程前來拍攝採訪。幾天來,攝製組先後深入清水河谷、長蟲梁、原始復原村落、F901宮殿房址、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等地,採取紀實寫真與情景再現相結合的手法,深入探訪遺址的發現始末、發掘過程和文物價值,全面探尋展現遠古先民刀耕火種、捕魚狩獵等生産生活狀況,客觀生動地反映先民們在制陶、繪畫、建築、消防等方面表現出的精湛技藝和聰明才智。
探訪古跡發掘始末
央視攝製組進駐大地灣後,下榻的“賓館”是小鎮上唯一一家小小的迎賓飯店。他們顧不上休息,便馬不停蹄地投入了緊張的拍攝工作。央視的舉動很快招徠了諸多地方媒體記者,甘肅電視臺公共頻道《直面》欄目組、天水電視臺《人文天水》欄目組、秦安電視臺《成紀大地》欄目組等聞訊趕來,趁機開展拍攝大戰,秦安大地灣頓時成了各級媒體關注的焦點。
大地灣遺址及其“國寶”是如何發現的?發掘、整理、研究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這是央視記者首先探訪的重點內容。
世界上諸多重大發現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當種種偶然的因素相結合成一種必然時,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往往就會拱土而出。近十多年一直擔任甘肅大地灣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的程曉鐘同志提起遺址的發現和由來滔滔不絕。他介紹説,1958年,甘肅省文管會組織的涇渭文物普查小組工作人員途經秦安縣五營鄉,夜宿當地小學時,在校舍窗臺上意外地發現了幾件仰韶文化彩陶,工作人員詢問出土地點,當地老鄉稱在“大地灣”時有出土,大地灣遺址因此被發現。
程曉鐘還帶領我們走訪了31年前發現國寶級文物──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的五營鄉邵店村村民張德祿。那是1976年4月的一天,二十歲剛出頭的張德祿和大夥在村旁陡坡地修梯田時,突然用鐵锨翻出一個奇特的“花瓶”──頭是女人頭,惟妙惟肖;身為葫蘆身,通體彩繪。他出於好奇,就將這個“花瓶”帶回家裏,小心翼翼地擺放在櫃子上。1978年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來到邵店村,與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一道開展文物普查收購工作,張德祿便將“花瓶”上繳給了文物普查小組。現年56歲的張德祿提起這段如夢如煙的往事時感嘆不已:“要是當時一锨背敲下去,或者聽家人的話扔掉,那就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攝製組在拍攝中還演繹了縣文化館韓館長當年在邵店村收購文物時的情景。
人頭型器口彩陶瓶是原始社會傑出的藝術珍品,它問世後,隨即揭開了大地灣考古發掘工作的序幕。從1978年至1984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對遺址進行了為期七年的考古發掘,1995年又進行了補充發掘,發掘總面積為14752平方米,共發掘出各類 房址241座,灶址104個,灰坑和窖穴325個,墓葬79座,窯址35個,溝渠12段。累計出土器物8367件,其中陶器4204件、石器1937件、骨角牙蚌器2226件。1990年至2003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全面開展了整理和編寫大地灣發掘報告工作,于2006年正式出版。
在隨訪中筆者了解到,張朋川、郎樹德、趙建龍等考古工作者在近30年的大地灣遺址發掘、整理和研究中,嘔心瀝血,殫思竭慮,曆盡了千辛萬苦,攻破了道道難關,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的輝煌成果。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