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嫦娥”的標簽:印在月球軌道上的“中國創造”

 

CCTV.com  2007年11月09日 08:56  來源:CCTV.com  
專題:中國腳步:從地球到月球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參觀門票11日發售預售券
天文學家稱“嫦娥一號”有望主動撞擊月球
探月知識競賽火熱進行中 網友激情祝福嫦娥
"嫦娥一號"測控系統動員會:探月準備就緒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進入繞月軌道,創下中國航天器史上多個第一的紀錄:第一個進入月球軌道的航天器,第一次在飛行中實現至少8次變軌的航天器,第一次使用紫外敏感器進行姿態確定的航天器,第一次實現遠程測控通信的航天器……眾所週知,繞月探測工程是繼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工程之後,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三個里程碑。而這第三個里程碑的高高豎起,標誌著我國憑"中國創造"的實力成為了世界上成功探月的國家之一。

    嫦娥一號衛星從立項至今,實現了"一年半轉正樣衛星研製,三年實現首飛"的目標,也實現了航天人的16字承諾:"成功發射,精確變軌,繞月飛行,有效探測。"

    其實,這16字承諾是沉甸甸的,因為這個目標裏濃縮了"中國創造"的意義,參與嫦娥一號衛星研製的所有科研人員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502所僅是他們中的一個縮影。嫦娥一號衛星從"一年半轉正樣,三年實現首飛"的計劃中,502所也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制導、導航與控制和推進兩個分系統的初樣、正樣階段研製任務,他們利用技術優勢和成熟與創新技術兩個集成,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密切協作,在短期內取得紫外敏感器、定向天線雙軸驅動裝置和星敏感器等設備良好的攻關實效。同時從分系統到單機研製、從軟體到硬體、從産品研製到試驗流程等各方面,充分體現了繼承與創新的實踐過程。比如:定向天線雙軸驅動裝置順利攻關得益於對帆板驅動裝置成熟技術的繼承,高精度加速度計採用高精度表頭與陀螺信號處理成熟電路集成。在外人看來,這個所的人愛"較真",太嚴肅,發現問題一定要搞個"水落石出"。但正是得益於一代代航天人對型號質量的嚴謹態度和作風的傳承,才有了衛星研製和發射的一次次完美結果。

    如今,"嚴慎細實"成了航天人的座右鉻。今年6月,當記者到這個所採訪時從他們口中聽到了一個內行熟悉外行陌生的字眼--"殘余風險"。衛星副總師黃江川一臉認真地説:衛星平臺是以"東方紅三號"為"骨架"的,但也是一顆新造的衛星,有許多新的技術難題要攻克,我們該想的都想了,想到的工作也都做了,但沒有想到的或者説是經過專家評審論證了再出問題的就屬於是"殘余風險"了。

    令科研人員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去年10月在通縣召開的一次嫦娥一號衛星研製飛行保障會上,時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現任國防科工委主任的張慶偉和五院院長袁家軍等領導與20多名主任設計師以上的人員面對面"交心","考官"出題,"學生"回答,會場氣氛嚴肅而緊張。儘管"長三甲"和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是一對合作默契的"老搭檔",但嫦娥一號衛星決不是一顆通信等意義上的衛星,而是一顆全新的探月衛星,有許多技術難關要突破。能否成功進入月球軌道,能否在飛行中成功實現8次以上變軌,能否讓紫外敏感器準確進行姿態確定,能否實現遠程測控通信等等,一系列的技術難題在20多名主任設計師以上人員的破解下,得到了"考官"們的點頭。但大家對"殘余風險"一直還是心有餘悸。這次面對面的"交心",領導們總結出了"艱難險重"四個字,其實在"簡單"的話語裏,無不寄託著航天人對圓滿完成這次任務的情感。

    在衛星發射試驗隊幾乎都有同感,越臨近發射心裏壓力越大,幹過其它衛星型號的科研人員幾乎是異口同聲:"這回比搞別的衛星型號都難熬。"他們的"心裏話"的確如此。因為在衛星發射後,按程序要完成一個個規定動作,比如要有多次變軌,要從調向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再進入月球捕獲軌道、最後進行環月軌道,要進行天線對準地球、太陽帆板對準太陽、紫外敏感器對準月亮的"三體定向",還要從月球向地球進行通訊,等等一系列的規定動作哪怕有一個展現的不完美,都可能影響到最後的成功。所以對發射試驗隊來説,等待一個個動作完美展現的時間,成為了一種承受心理壓力的歷練。作為衛星副總師的黃江川感同深受地説:三年多時間即勞心又勞力。但回頭看,走過的路程還是讓人感到無比欣慰的。

    繞月探測是我國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嫦娥一號衛星繞月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不再是探月的"旁觀者",月球軌道留下了"中國創造"的印跡。1969年7月21日,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作為"阿波羅11號"指令長、又是那次踏上月球表面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留下了驚世之語:對個人來説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説卻是一大步。之後,人類探索月球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中國航天報社記者 宋麗芳

責編:何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