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天文學家稱“嫦娥一號”有望主動撞擊月球

 

CCTV.com  2007年10月09日 09:21  來源:龍虎網   

  

  

  太空美術──我國首顆月球探測器嫦娥1號月球衛星

  神話傳説中的“嫦娥奔月”已指日可待。10月6日,南京大學天文學系蕭耐園教授在金陵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奔向月球”的科普講座,對即將奔月的“嫦娥一號”進行了詳細解讀。蕭耐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在完成既定目標後,繞月飛行一年的“嫦娥一號”有望主動撞擊月球,以獲取更多月球信息。

  4隻“千里眼”聯動監測

  “如何讓探測衛星進入月球軌道”,是探月計劃第一步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探月衛星距地球的距離,幾乎是以往發射衛星的近10倍。蕭耐園説,目前採納的是多級推進方式,一步步地推進探月衛星進入預定軌道,最後在離月球表面200公里的高度沿著月球軌道飛行。

  蕭耐園説,“嫦娥一號”在完成發射的最初時間內

  ,由於離地球距離較近,各地天文觀測站,包括“遠望號”測量船,都會利用大型光學望遠鏡進行監測。在脫離地球軌道繞月飛行的一年時間裏,我國共有4台射電望遠鏡接收其信號,進行精確定位和觀測。這4隻“千里眼”,分別位於國家天文台北京密雲地面站、雲南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和烏魯木齊天文臺。

  為“月球”畫一張立體畫像

  我國的探月工程雖然剛剛起步,但事實上中國科學家對於月岩的研究卻已有近二十年曆史。1978年,美國向中國贈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只有指甲大小的1克重的月岩,當時這份1克的樣品,被分成了兩份,一份保存在北京天文館中,另一份用於研究。這0.5克來自月球的岩石,吸引了國內近百名科學家的關注,進行了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質、産出環境等一系列的測試和研究。

  蕭耐園説,儘管對月岩進行了研究,但由於我國積累的月球三維立體影像一直殘缺,尤其是月球南北兩極的探測資料幾乎是空白。“嫦娥一號”實現繞月飛行後,我國將會繪製一張完整的月球三維立體影像,詳細拍攝月球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同時探測月球的鐵、鈦等14種元素含量和分佈,對地月空間環境進行考察。

  一年後可望主動撞擊月球

  “過去我們的航天活動都是圍繞地球做文章,月球探測,拉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帷幕。”專家説。月球探測工程,將填補我國在深空探測方面的空白,在諸多領域促進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催生一大批科學技術成果並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比如推進航天工程系統集成、深空測控通信、新型運載火箭和航天發射等航天技術跨越式發展,帶動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

  那麼“嫦娥一號”將選擇以何種方式“謝幕”呢?蕭耐園透露,“嫦娥一號”如果在一年的預定時間內繞過月球的全部表面,圓滿實現所有預定科學目標,那麼也可能會主動撞月。這樣一來,“嫦娥一號”“鞠躬盡瘁”時,還能完成拍攝近距離高分辨照片、拍攝撞擊時的瞬間情況爭取供地面分析等任務。

責編:常穎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