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為“嫦娥”研製“心臟”的人們

 

────11所二室研製嫦娥一號衛星發動機紀實

CCTV.com  2007年11月09日 08:21  來源:CCTV.com  
專題:中國腳步:從地球到月球

   在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舉國為之歡呼的同時,地處西安南郊的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1所二室的科技人員更是欣喜若狂。因為,他們是放飛"嫦娥"的人,"嫦娥一號"的"心臟"--一、二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就出自這些科技人員之手。

    唯求高可靠

    多年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動機在歷次飛行試驗中一直保持著100%的成功記錄,給11所二室的科技人員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以更加嚴謹的態度和忘我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為"嫦娥"研製發動機的工作之中。

    發動機作為運載火箭的"心臟",在飛行中的作用舉足輕重。為了進一步確保發動機的高可靠性,保證發動機在空中運行額定狀態萬無一失,他們在試驗臺上把發動機工作時間延長到比實際飛行多一倍,甚至多幾倍的時間,使每個零件的耐溫,耐壓,耐摩擦等性能都有受到嚴格的考驗,並獲得了準確的數據。

    此外,火藥啟動器及電纜的設計改進,使發動機能夠在更大的溫度範圍內正常工作,提高了發動機對苛刻環境的適應能力。經過堅持不懈的技術攻關,用於嫦娥一號衛星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終於以其可靠的工作、卓越的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産品的先進水平,為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獲得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

    攻關不畏難

    由於飛行任務的特殊需要,決定了嫦娥一號火箭發動機在一系列研製工作中必須把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試驗和可靠性設計放在首位。3年來,他們始終遵循著"高可靠性"的原則,在艱苦的研製過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疑點,一步一個腳印,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邁出了一步步堅實的步伐。

    火工品,作為發動機研製中的重要部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火藥的首次研製中,儘管火藥的燃燒性能正常,但他們發現燃燒後的産物中有較堅硬的固體小殘渣,這種小殘渣看似微小,但它如果吹到渦輪泵裏,則可能影響渦輪的正常工作。為了滿足發動機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他們又重新研製火藥,但性能改造後的火藥經過試驗後,發現其高溫及常溫性能較好,但低溫性能較差。他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親自考察了火藥研究所的試驗條件及保溫條件,終於查清了問題所在。經過重新改進配方後,火藥的性能完全滿足了要求。

    如果説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那麼渦輪泵就是發動機的"心臟"。為了保證渦輪泵萬無一失,在渦輪泵聯動試驗前,渦輪泵組的技術人員對設計改進方案反復研究分析,認真分析了兩級節流方案的可行性、計算了節流圈的尺寸,論證了入口採用金屬軟管聯接的方案。與此同時,他們還克服重重困難,進行了聯接用渦輪泵副系統入口過渡管的設計。這些方案和設計,在試驗臺和産品試驗中得以應用,為其高可靠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改進後的渦輪轉子成功地參加了3次渦輪泵聯動試驗。其中一次聯試按預定程序順利完成了高工況600秒長程可靠性試車,為進一步提高火箭發動機可靠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情注發動機

    人世間最沉甸甸的就是一個"情"字。而為了給"嫦娥"研製出高質量的"心臟",該室的科技人員把許多情都擱在了一邊,他們把心貼在發動機上,把情注在發動機上,全力拼搏在發動機研製的第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報效祖國的錚錚誓言。

    人員多、研製型號多、35歲以下年輕人多,是發動機研究室的顯著特點。面對這"三多"中的有利與不利因素,該室制定了一系列詳細週密的科研生産、質量保證、人才培養和新老交替計劃,特別對嫦娥一號發動機研製任務提出了詳細加嚴措施,使該研究室每一位科技人員都把這種精神作為自己工作的行為準則,並在"嫦娥"的研製歷程中逐漸成長,挑起了型號研製的大梁。

    在為"嫦娥一號"交付發動機的日子裏,年輕的長二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段增斌,經常晚下班,經常不回家,頻繁奔波于外地。全部家務都交給了妻子。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從事醫務工作的妻子默默包攬了家裏的一切。多少次她忍著病痛送走出差的丈夫;多少次她醫院、家裏兩頭跑,一人照顧著病中的女兒……每當談到這些,她總是説:只要小段能幹出點成績,圓了事業的夢自己付出再多都值得。

    年輕的副主任設計師張金容在連續工作幾個晝夜後,由於勞累過度又一次暈到在試驗現場,大家將她送到醫院剛輸完液,她就迫不急待地趕回試驗現場。幾年來,為了工作她付出了太多的代價。提起孩子,她的眼神中總是流露出深深的愧疚……

    在為"嫦娥一號"研製發動機的日日夜夜裏,該室科技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年輕的技術人員為了拿出最準確的計算數據,有的顧不上照顧剛生産完孩子的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堅持奮戰在查找故障現場,有時連續24小時都顧不上回家;有的青年技術人員的愛人從外地探親,但他們日夜奮戰在故障分析現場,根本無暇顧及妻子,遠道而來的妻子只好當起他們的"後勤部長"。

    "一次成功不等於次次成功,次次成功不等於下次成功"。儘管由該室承擔研製的發動機取得了連續成功的佳績,但他們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又瞄準了新的更高的目標,他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航天事業新的篇章!

    楊軍 楊華

責編:何偉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