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樸實的放羊人,唱著豪放的信天遊,看著周圍打著腰鼓的人兒,透著漸起的塵土露出憨厚的笑容……這就是往日世人對陜北、對安塞的印象。
如今,當你踏上安塞這片土地,映入眼簾的是筆直寬敞的高速公路、現代化的蔬菜大棚和成片的蘋果園,往日的黃土高坡上,漫天的塵土已然不再,依山傍水的安塞大地已經繪起一幅生機盎然的綠色畫卷。沐浴在科學發展觀的陽光下,一個山清水秀、人民富裕的新安塞已經展現在世人眼前。
“安塞”取自“安定邊塞”之意,位於黃土高原腹地,是一個有著七百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7月17日,記者跟隨百名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採訪團來到安塞參觀學習,併入住農家,和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領略革命老區的別樣新風貌。
剛踏上安塞土地,記者就了解到這樣一件事:17日一早,安塞縣沿河鎮侯溝門村村民樊明亮就來到村委農業信息服務中心進行諮詢,他種植的黃瓜得了根節線蟲病,但他絲毫不急,心裏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把黃瓜的病蟲害樣本拿到攝像頭前,對面山東壽光的專家就會直接對病蟲害的原因做出診斷,即刻給出治療方法。每次有了病害,我都到這裡來進行技術諮詢。現在,我們村共有這樣的遠程系統十幾臺,有了如此快捷方便的技術服務,黃瓜産量提高了20%。”
樊明亮所受益的遠程信息服務系統是壽光——安塞科學發展農業産業化“五大合作示範工程”之一。目前,棚栽業已經成為安塞縣一項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村發展的主導産業。
百名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
侯溝門村支部書記楊豐岐自豪地説:“現在老區農業變化天翻地覆,往日的老式種植方式已經被大棚種植取代,在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條件下,也能生産出時令季節的新鮮蔬菜。隨著現在農業的發展,侯溝門村已經成為陜西一村一品示範村,200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已達6000多元。”
侯溝門村只是安塞的一個縮影,是陜北革命老區發展的一個縮影。從開荒種地到退耕還林,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從貧窮落後到經濟騰飛,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理念已經在老區人民心中深深紮下了根。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