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郝方甲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前輩,各位年輕的朋友們,大家好!
很榮幸成為此次"百名青年編輯記者延安行"成員之一,也感謝領導給我這樣的機會,和即將同行的另九十九位媒體同仁們分享我自己行前的一些期待和體會。
談到延安和延安精神,就其原生形態來説,是中國共産黨人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共同理想追求、精神風貌、思想品德、行為準則和工作作風的精華。然而在之後的幾十年中,延安精神在很多特殊時期又被一再提起,激勵甚至警醒了很多人。這説明延安精神已經不僅是一份普通的歷史遺産,更融匯成社會精神,具有了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
今年是建國六十週年,我相信在這時組織我們這批青年編輯記者到延安採訪、體驗生活,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據活動主辦單位的安排,我們這100個人來自不同的媒體單位,新聞從業年齡均少於3年,要算是這個行業中的新兵。從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成長週期來説,最開始三年的業務經歷和思想變化在此後的從業生涯中一定會留下歷久彌新的痕跡。
在這個關鍵的階段,在越來越繁忙的工作中,尚在適應工作節奏的年輕人難免偶爾浮躁,偶爾迷茫,不確定自己的前進方向。我想這都是因為人總是不能同時擁有青春和使用青春的智慧,就像莊稼一樣,只有經歷漫長的成長和冬天的那一場雪之後,心裏和體內的害蟲才會被消滅。我將此次赴延安體驗生活,理解為成長中的一場瑞雪。在馬不停蹄的工作中,需要適時停下來,修補一下自己,然後更好地出發。
此次延安之行,我們同時擔任三個不同的角色,分別是采寫報道的記者、接受教育的學員和延安精神的傳承者。前兩者不用解釋,第三個角色,也就是作為"延安精神的傳承者",這是前兩者的昇華,也是我們此行真正的職責所在。新華社的一個同事曾經對我説,作為新聞工作者,溫室裏的玫瑰再鮮艷也不值得驕傲,只有山谷裏的野百合才有資格訴説什麼是春天。相信通過這次實地採訪和接受教育,能夠讓我們感受原汁原味的延安精神,讓一條條寫在紙上的話立體鮮活起來,與頭腦中的世界觀、價值觀融合成為新的理解,並成為我們今後工作中前進的動力。
回看延安精神,許多人曾經從不同的角度做過各種歸納和總結。我想,延安精神的現實意義,也許就在於它像一面鏡子,任何時候面對它,反省自我,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體會。了解過去、接受現在,我們才能義無反顧地擁抱未來。
願大家此行延安愉快、充實,謝謝。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