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英雄城南昌:從紅色走來 向綠色走去

 

CCTV.com  2009年08月20日 20: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社  

  八一起義新館中的第一槍雕塑。八一起義紀念館改擴建工程于2007年7月底全面竣工並對外開放。從白色恐怖到紅色經典,從武裝革命到和平發展,南昌城印證著82年的風雨征程。從共和國建立現代化建設,從改革開放到科學發展,英雄城60年發生了滄桑巨變。(新華社記者陳春園 攝)

  新華社南昌6月21日電 題:英雄城南昌:從紅色走來 向綠色走去

  新華社記者余孝忠 李興文

  這裡,是軍旗升起的地方。

  這裡,是人民軍隊的搖籃。

  從白色恐怖到紅色經典,從武裝革命到和平發展,南昌城印證著82年的風雨征程;從共和國建立到現代化建設,從改革開放到科學發展,英雄城60年發生了滄桑巨變。

  人民軍隊在這裡誕生

  一隻強勁有力的大手,從崩裂的巨石中伸出,緊扣著漢陽造步槍的扳機。槍的上方是一片象徵著中國革命新天地的藍天白雲。

  走進新的南昌起義紀念館,序廳的圓雕向人們無聲地訴説著82年前那段石破天驚的歷史。

  1927年春夏之交,正當國共合作北伐戰爭節節勝利、工農運動蓬勃發展之時,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悍然背叛革命,血腥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白色恐怖,長夜如磐。1927年3月尚有近6萬黨員的中國共産黨,幾個月後銳減至1萬多人。“要不要革命?”“如何堅持革命?”中國共産黨到了生死抉擇的關頭。

  血的教訓,讓剛剛度過6歲生日的中國共産黨痛定思痛,認識到了開展武裝鬥爭、創建人民軍隊的極端重要性。為挽救革命,中國共産黨毅然決定在南昌舉行暴動。

  1927年8月1日淩晨,三聲信號槍響劃破夜空,向駐紮在南昌城各處的起義軍發出了戰鬥的號令。經過4小時激戰,南昌城內的守軍全部肅清,殲敵3000余人。起義成功了!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是共産黨締造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偉大開端,這是中國革命的嶄新一頁。

  從此,這支軍隊在黨的領導下,義無反顧地投身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無數次艱苦卓絕的戰鬥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步步走向勝利、走向壯大。

  從此,這支軍隊與人民群眾唇齒相依,魚水相融,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無論是戍邊禦敵,還是抗震救災……每當危急關頭、災難降臨,人民子弟兵總會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赤膽忠誠和英勇無畏,一次次建立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祖國的歷史功勳。

  6月15日,一些市民從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前經過。英雄城南昌的標誌性建築——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主體工程改造于2004年8月1日完工並向遊人開放。(新華社記者陳春園 攝)

  八一精神在這裡傳承

  “重溫那段火紅的歷史,讓我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共和國。”

  …………

  一句句留言,表達著人們的追思與感悟。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建館以來,先後有近1500萬海內外人士前來參觀、學習、留言。

  八一起義紀念館位於南昌最繁華的中山路上。兩年前,南昌市投鉅資對該館進行改擴建,經拆遷周邊建築,館區面積擴大了近一倍。新建的紀念館採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展出效果一新。向社會免費開放後,參觀者絡繹不絕。

  如今,行走在南昌街頭,朱德、賀龍、葉挺等人在南昌起義時的舊址、舊居都修葺如初。八一公園、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碑、八一大道、八一大橋等等,依然是南昌城跨越半個多世紀而不曾改變的地標,“八一”,永久性地鐫進了南昌城的記憶。

  南昌市市長胡憲説,八一起義為南昌留下了一張“英雄城”的名片,以“堅定信念、聽黨指揮,敢為人先、開拓進取,軍民團結、百折不撓”為核心的八一精神,更是南昌人代代相傳的珍貴財富。

  新中國成立之初,英雄城人民開創了新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又一個“第一”: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摩托車、第一枚海防導彈……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南昌人以實現在中部地區崛起為目標,敢闖敢試敢幹。連續八年來,南昌市經濟實現年均15%的增長,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48.84%提高到去年的61.35%,城區面積比60年前的約8平方公里擴大了20多倍。

  南昌的快速發展舉世矚目,被譽為“南昌現象”。一份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的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真正解放思想,大力改革,大氣開放,南昌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6月15日,綠樹成蔭的南昌紅谷灘新區外景。(新華社記者陳春園 攝)

  綠色崛起在這裡起步

  在八一精神融進南昌人紅色血脈的同時,人民軍隊一身“和平綠”正成為英雄城的生態環境和科學發展的主色調。

  走進南昌城,沿江造綠、依湖布綠、騰地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城中的空中鳥道、城東的艾溪湖濕地、城郊的森林公園,楊柳依依,河水清清,綠色生態美不勝收。

  南昌的綠,不僅是一種生態特色,更是一種産業形態、一種政策導向。

  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軟體、光電産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服務外包産業,青雲譜區的文化創業産業,青山湖區的生態觀光産業,灣裏區的旅遊休閒産業,安義縣的有機蔬菜産業……一批新興的綠色産業已見板塊雛形。

  按照轄區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及産業特色分類,南昌一改“唯GDP論”的考核標準,對14個縣區實行差異化考核,大幅度降低GDP增速、財政收入增速等經濟指標要求,新增森林覆蓋率、水源水質等生態環保指標的考核,引導和鼓勵各縣區根據各自的板塊定位、區域特色、産業優勢錯位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的多贏。

  新世紀以來,南昌市的工業增加值翻了四番,但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鳥更多了。近年來,全市飲用水水質優良率始終保持100%;今年頭5個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46天,優良率列中部地區第一、全國省會城市第五。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説,革命戰爭年代,八一精神為打破一個舊社會做出貢獻;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時期,八一精神為建設一個新社會提供精神支持。南昌在中部地區崛起的歷程,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縮影。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發展之路,是中國人民的願望、世界人民的需要,是中國共産黨人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次再現、一次再造。(完)

圖為南昌城市夜景。(黃勇 攝)

南昌:經濟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兩翼齊飛

  注重文化軟實力是21世紀世界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在城市發展日趨人文化的今天,文化軟實力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品位和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準。近年來,南昌緊緊圍繞建設“兩篇文章”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解放思想,把創新城市文化發展理念作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先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余欣榮:南昌是一個值得選擇的城市

  在南昌的走訪中,不止一次聽到市政府一些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提到這五年分水嶺一樣的變化,我們想了解這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改變,他們説是思想的開放,而且這種開放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衝擊。小蔡處長説,這種衝擊讓整個人變得很有幹勁,儘管現在幹工作比以前要累得多。

  於是,我們一直等待那個正在給大家"衝擊"的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市委書記余欣榮。但是他並沒有在我們逗留南昌的期間出現,因為余書記正在上海及浙江一帶考察;但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今天的南昌在對外開放,尋求區域融合方面的急切步伐。

責編:楊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