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林芝地區大力實施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沼氣建設,不僅達到了節能增收、保護林業資源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群眾不斷轉變思想觀念,最終走上了綠色經濟和環保經濟發展的新路。
資料圖片:這是西藏林芝境內的魯朗牧場風光(2007年9月15日)。西藏林芝地區素有“西藏江南”“東方瑞士”“西藏的天然氧吧”等美譽,這裡有目前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美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國內外遊客。
林芝地區素有“西藏江南”之稱,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6%以上,被世人譽為“天然氧吧”。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裡的人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發展“木頭經濟”,對當地的生態文明創建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壓力。近幾年來,林芝地區充分利用支農惠農政策,加大對公益林進行補償和對農村沼氣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引領群眾走綠色經濟、環保經濟發展之路。據了解,從2006年到現在,林芝地區共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2905.01萬元,退耕還林現金及折現補助資金1071.8萬元。米林縣共為群眾發放生態效益補償140.1萬元,受益群眾達到330戶;墨脫縣有公益林108.05萬畝,為管護人員兌現資金577.35萬元;朗縣共有公益林管護人員及技術人員125名,兌現管護支出71.1萬元,波密縣年兌現生態效益補償基金21萬元,有4個鄉鎮群眾受益。
除了大力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護好難得的林業資源外,林芝地區還積極開展沼氣工程建設,從源頭上減少對木材的消耗量來更好地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據悉,從2006年以來,林芝地區共投入資金1143萬元開展沼氣工程建設,共建成沼氣池3024座。波密縣還為農戶的沼氣配套進行了改圈、改廁和改灶,並免費為農戶修建了1座溫室;林芝縣第一個沼氣示範村多布村,32座沼氣池年産沼氣300立方米,提供沼肥16方,戶均節支1300元。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