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題:從權威報告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走向
記者劉錚、鄒聲文、張景勇
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於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情況、關於穩定物價工作、關於“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情況的報告。
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明顯變化的這一時刻,這三份權威報告是如何判斷當前經濟形勢的?透露了哪些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的信息?新華社記者對這三份報告中的內容進行了梳理。
“保增長”成為“十一五”後兩年首要任務
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不斷發展,引發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加之我國經濟生活中尚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經濟下滑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矛盾。
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受較大影響:外貿進出口增幅回落較快,工業生産顯著放緩,房地産和汽車市場低迷,部分企業經營更加困難,財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
面對嚴峻挑戰,中央及時調整宏觀調控的方向和政策重點。特別是提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目前,這些政策措施對增強信心、克服困難、穩定經濟正在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在報告時指出,“十一五”後兩年(2009至2010年),有效減少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注重綜合運用減稅、擴大中央政府投資等多種手段,加大對擴大內需、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力度。
積極擴大消費和改善民生
在外需明顯縮減的情況下,“保增長”更多依靠擴大內需。報告指出,擴大內需,最關鍵的是要繼續增強消費這一最終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從需求結構看,投資與消費結構失衡。而制約消費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較低、社會保障發展滯後等。
報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為擴大消費需求提供支撐。要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穩定消費預期,提高即期消費水平。要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特別是要穩定住房和汽車等大宗消費。
國家已經或即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努力提高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了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調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增加城市和農村低保補助。二是採取積極措施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把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三是穩定居民住房消費,將居民首次購買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30%調整為20%。四是從明年2月1日起,在全國全面推廣家電下鄉政策。
把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受經濟增速下滑、部分企業經營更加困難影響,當前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速下降,農民工提前返鄉增多。
報告提出,“十一五”後兩年,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加快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與創業培訓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張平表示,當前要把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放在就業工作的首位。鼓勵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公共管理和服務崗位就業,到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就業;鼓勵企業更多吸納有技術專長的畢業生;高校科研專項吸收畢業生參與研究,延長其學習與科研相結合的時間;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完善畢業生創業的扶持政策。
高度重視解決經濟減速帶來的農民工失業問題。從廣開農民工就業門路、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切實保障返鄉農民工權益等方面,採取措施幫助農民工解決就業、生活等問題。
公開透明高效地落實好中央投資
堅持擴大投資規模和優化結構並舉,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資規模,成為當前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有效對策。對未來的投資安排,報告進行了説明。
報告透露,今年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計劃已全部下達,200億元災後恢復重建基金也已下達。在投資方向上,用於改善民生、加強“三農”、推進發展方式轉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災後恢復重建,不會形成低水平重復建設。
對下一步的工作,張平表示,將公開、透明、高效地落實好中央投資。嚴格執行國家産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及時完備審核程序,確保項目前期工作有序高效完成。督促地方和項目建設單位,加快建設進度,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張平強調,進一步加強對項目的全過程監督檢查,嚴禁截留挪用、滯留不用和浪費建設資金,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同時正確引導地方、企業和社會其他方面投資,防止一哄而起亂鋪攤子,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兩高”行業盲目擴張。
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是“保增長”的強大動力。張平指出,以資源要素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為著力點,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資源要素價格未理順、財稅體制不完善,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緩慢的重要原因。報告提出,必須加快理順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使資源價格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促進企業改變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的生産方式。同時,通過理順要素價格、調整盈利預期,扭轉資源在高污染、高耗能行業過於集中的態勢。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茅表示,明年要充分發揮價格杠桿促進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作用,加強和改進價格調控,積極穩妥地推進價格改革,完善農産品價格支持政策,努力將價格總水平穩定在合理區間,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進步。
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報告指出,加快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快形成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和統一規範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從源頭上遏制一些地方盲目大上工業項目特別是重化工項目的勢頭。深化稅制改革,引導經濟活動主體走科學發展的道路。
責編: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