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經過20多個小時的顛簸,"中央新聞單位名編輯名記者江西老區行"一行100余人終於抵達活動第一站--"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
在井岡山的第一天,被編輯記者形容為"像行軍打仗一樣緊張":上午抵達駐地,放下行李,立刻動身前往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毛澤東舊居和井岡山革命鬥爭全景畫館參觀;午餐後,20分鐘洗漱、換紅軍服,便開始了走挑糧小道、參觀黃洋界的行程;而當編輯記者大汗淋漓地回到駐地,衝涼的時間也只有可憐的10-20分鐘,隨後晚餐,觀看大型情景歌舞《井岡山》……
然而,當每個人在夜幕降臨時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駐地,短短一天裏所積累的感動和感悟開始在心底慢慢沉澱。
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震撼心靈
如果説運用聲光電技術展示的井岡山鬥爭全景畫讓編輯記者對三灣改編、茨坪安家、井岡山會師、黃洋界保衛戰等大事件有了一個總體認識,那麼作為中宣部"1號工程"的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則通過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展品讓編輯記者了解到了那段偉大歷史的更多細節。
用身軀擋住槍口的紅軍戰士馬義夫,被敵人割了舌頭、用腳沾著鮮血書寫"革命必定成功"六個大字的劉仁堪,遇害後頭顱被懸挂在城墻三天三夜的伍若蘭……在井岡山這片土地上,共有5萬多位革命先烈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無名英雄。
當編輯記者用筆和鏡頭記錄下這些感人事跡時,他們的心靈也在經歷一次洗禮。新華社記者張寒用"震撼"來描述自己的參觀感受,誓死保守秘密而慘遭敵人殺害的朱德夫人伍若蘭給她留下了尤為深刻的印象。"她就義時只有26歲啊。那個時代的年輕知識分子能夠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太令人敬佩了。"
責編:曹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