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0月27日電述評:譜寫友誼、合作、發展、繁榮的輝煌新篇章——中國-東盟博覽會5年回顧與展望
新華社記者車玉明、孫聞、王勉
人頭涌動的展館,琳瑯滿目的展品,親切熱情的話語,熱情歡樂的笑臉……即使在世界經濟一片危機的呼聲中,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呈現出的這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仿佛在向世界訴説著另外一個故事。
5年來,由中國和東盟10國及東盟秘書處共同主辦的這個地區經貿盛會,成果豐碩,為各國商家謀求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已日益成為中國和周邊國家互利共贏合作的典範。5年的博覽會,譜寫了中國和東盟國家友誼、合作和發展的輝煌新篇章。
博覽會成為強化中國和東盟互利合作的新平臺
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浪潮進一步衝擊全球。在開放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謀發展,成為中國和各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普遍選擇。中國提出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構想,與經濟實力和影響不斷加強的東盟國家尋求和平與繁榮的目標不謀而合。
2001年11月,中國和東盟決定在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開創性的舉動表明了中國和東盟對於深化經貿關係、強化互利合作、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挑戰的共同願望。
2003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的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建議受到東盟各國領導人的普遍贊同。2004年11月3日,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正式在南寧開幕。從商品貿易到投資合作,從服務貿易到高層論壇,從經貿合作到文化交流,5個金秋時節的盛會,帶來的是沉甸甸的收穫:五屆博覽會共有30位國家領導人和王室成員、700多位部長級貴賓出席;超過10萬名客商參展參會,展位總數達1.6萬多個,參展企業8500多家;簽約國際合作項目投資額286億多美元,簽約國內合作項目投資額2815億元人民幣。
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企業家們對中國-東盟博覽會充滿熱情。剛剛參加北京第六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的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教授帶著他們研發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機等適應南方水田耕作的農機來到了博覽會現場。他説,這幾天來聯絡接洽的客商很多,有準備去東南亞投資農業的商人,有來自泰國的農機代理商和國內的農機代理商。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艾哈邁德 法茲是一家傢具公司的老闆,他的公司生産的高檔桃木和柚木傢具全部出口歐美市場,年銷售額在480萬美元左右。他説,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公司從美國拿到的訂單明顯減少,從歐洲市場拿到的訂單數量也在減少。“我們必須培育新的市場。”法茲説這是他首度來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初衷。
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和東盟擴大雙邊貿易和投資合作的具體實現形式,表明中國-東盟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已經從共識走向務實,從政府走向市場,從一般走向深入。5屆博覽會,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的對話與交流,深化了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成為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的重要機制和交流平臺。
與此同時,廣西作為承辦地,成為直接受益者。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認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提升了廣西幹部群眾的開放意識,增加了外界對廣西的了解,大大提升了廣西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推動了廣西更多參與國際國內區域合作。
特色鮮明、不斷創新,保證了博覽會的強大活力
博覽會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後,是中國和東盟強大的政治合作意願,強烈的經貿合作需求,強盛的人員文化交流。同時,博覽會自身不斷創新發展,保持鮮明特色,成為博覽會強大活力的不竭源泉。
第一屆博覽會成功舉辦以後,如何保持博覽會的生機與活力,避免出現“熱熱鬧鬧開場,冷冷清清收場”的局面,如何把博覽會辦得既符合政治外交需求,又能受到企業家和民眾歡迎,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博覽會之路,成為博覽會組委會面臨的重大課題。
讓每一屆博覽會都有新的內容,讓每一個參會國都有積極性,是博覽會的活力所在。不斷創新,成為博覽會成功的關鍵。
從第二屆開始,博覽會推出的“魅力之城”的活動,成為各國展示自己有代表性城市的窗口。繼第一屆博覽會推出的國家形象館之後,在第二屆博覽會上,各國紛紛推出自己的“魅力之城”。菲律賓推出了“度假伊甸園”宿務,文萊推出了“感受金色文萊”的斯裏巴加灣市,中國推出了“和諧的北京,開放的北京”。幾年來,近50個亞洲有代表性的城市在這裡展示自己的形象和商機,受到了與會人士的高度評價。“魅力之城”使中國和東盟各國之間的合作延伸到了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雙方的了解和友誼。
從第四屆開始“主題國活動”的推出,是博覽會創新的又一亮點。按照字母順序,文萊和柬埔寨分別成為去年和今年重點推介和展示的主題國,文萊王儲穆赫塔迪 比拉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分別率團出席,並在開幕式上致辭,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發表演講。“主題國活動”有效地展示了東盟國家的風采,體現了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主辦博覽會的特點,為博覽會的持續發展強化了基礎。
在招商招展層面,在我國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的協助下,博覽會與各國相關機構密切合作,特別是與東盟國家20多個商會、協會簽署合作協議,採用了政府支持下的市場運作模式,對東盟國家參展參會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積極組織參展商、採購商。
“在經貿層面,我們一直花最大的心思。把經貿層面做好,關鍵是企業在這裡能夠結識朋友,能夠談成生意,能夠賺到錢,這是最主要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展覽會的規律,努力推進市場化、專業化,把博覽會辦成“專業化的綜合展”,是博覽會成功的關鍵因素。
幾年來,博覽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包括食品包裝等機械設備、建築材料、特色食品等領域因符合中國—東盟合作的現實情況,經貿合作成果明顯,已經成為博覽會的支柱。
在專業化的道路上打造中國和東盟之間最有影響力的交流平臺
經過5年的發展,博覽會下一步向什麼方向發展,博覽會的組織者已經有了一個方向,這就是在專業化的道路上,把博覽會打造成為中國和東盟之間最有影響力的交流平臺,使博覽會的專業特色更加突出,市場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商機更多。
對於經貿展會,只有專業化才有生命力。5屆博覽會的經驗表明,中國的機械設備、電子電器、建材3個行業,東盟的農産品食品、木材傢具、輕工工藝3個行業的展品,以其互補性強而成為成交量和市場需求最大的行業。以專題展的形式進行精細化招展招商,已經成為博覽會發展的一個方向。
以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為例。2000年以來中國的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行業每年增速超過18%;而東盟國家對食品加工生産設備、食品保鮮技術需求量很大。近年來,東盟國家對中國的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單是2006年,中國對東盟食品加工和包裝機械的出口額就達到8.1億美元。來自廣東、浙江、福建、湖北等地的廠商每年都在博覽會上尋找到大量商機。
“我們現在考慮,是否在一個綜合展加上一系列專業展?”秘書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來專業展可以是雙向的,可以在一年內不同時間舉行。“比如可以在雅加達辦一個中國陶瓷專業展,促進中國的陶瓷向東盟出口;也可以在南寧辦中國食品機械和東盟食品展。東盟的食品生産商來到這裡,他們既是參展商,也是採購商。”
博覽會的組織者們還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借鑒香港貿發局的運作模式,把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打造成中國和東盟間的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幫助中國企業與東盟做生意,幫助東盟企業與中國做生意。
根據這個設想,他們準備依託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數據庫建立相關服務網站,出版報告,發展企業會員,在做好投資貿易服務的同時進一步把博覽會的功能拓展到其他領域。
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以來,雙邊貿易和投資合作快速增長。舉辦首屆博覽會的2004年,雙邊貿易額提前一年實現了1000億美元的目標,2007年達到2025億美元,提前三年實現了2000億美元的目標。雙向的相互投資和服務貿易合作也出現了強有力的增長。
可以預料,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專業化的道路上進一步發展,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如期建成,中國-東盟博覽會這一雙方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必將成為雙方深化交流、擴大合作、互利共贏、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雙方交流合作的“南寧渠道”必將為區內外人民帶來更大的利益和福祉。
責編:司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