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時評:“言塞湖”靠什麼排險?

 

CCTV.com  2008年07月25日 15: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四川大地震後,唐家山堰塞湖的驚心動魄,讓人至今“談湖色變”。所以,當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巧借“堰塞湖”而把民意堵塞喻為“言塞湖”,要求領導幹部要充分尊重並暢通民意,這個詞旋即風行開來——不僅在於它形意的巧妙,更在於,人們感受到了權力部門對民意的敬畏。

  這種敬畏,其實在近期政府的不少舉動中,已經有所體現。比如阜陽倣“白宮”的那座區政府大樓,有了“區委書記被終止市人大代表資格”的下文;又如日前曝出“最牛別墅群”的河南某地幹部集資自建住宅,一週內也傳來了當地政府的處理反饋;而成都拍賣剛剛落成的新行政中心,將所得用於災後重建,被輿論稱為“順應民意的積極之舉”……這樁樁件件,雖然有回應水平的差別,有公眾滿意度的高低,但相較于過去一些政府官員對待輿論質疑時的“充耳不聞”、“久拖不決”,如此主動回應民意,確是可喜的進步。

  及時回應,誠心解決,這確是排險“言塞湖”的實招,但是否還有更加主動的良策?

  “言塞湖”與堰塞湖畢竟有本質區別——後者因天災所致,事先不可控,爆破拆除、搶修泄流槽,幾乎成為唯一手段。而“言塞湖”則帶有明顯的人為烙印,倘落到了靠非常手段來化解輿情危機,從根本上説,也就是“亡羊補牢”、“危機公關”,前期工作中的某些“失職”、“失誤”、“失范”,不能掩蓋。

  試看:阜陽“白宮”早在立項與建設階段,就有舉報信出現,但直到建成多年,舉報人蹊蹺死亡,才由中央媒體掀開蓋子;“最牛別墅群”也是網友把別墅照片在全國範圍內大“曬”,輿論重壓讓當地政府難以負荷才有所為;成都新行政中心的處境不太一樣,但若非大地震,投資12億元打造的這個形似芙蓉花開的行政中心,是否仍會在成都人的爭議聲中“美麗綻放”?

  民意之水在前期不是沒有表達、沒有滲透,又何以直到發生“意外”、“漫”至全國,才乍現轉機?

  事實上,“言塞湖”的“誕生”,往往是民意早期受到冷落,才演變成中期的“民議”、後期的“民怨”。一項事涉群眾利益的項目立項,或是公共事務的管理,若決策者缺乏站在群眾利益角度考慮的視角;方案論證中,不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預見負面風險;面對百姓的質疑與反對,又往往敷衍塞責……民意在每一道環節上的被冷落與擱置,就會導致輿情能量的聚集。

  對“言塞湖”的防範,我們本有多項制度。無論是傳統的“群眾路線”、信訪民調、輿論監督,還是近年來的聽證制度、政務信息公開制度;無論是十七大報告中強調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還是胡錦濤總書記身體力行倡導各級領導“上網聽民意、集民智”……都足可令“言塞湖”喪失形成基因。重要的是,這些確保民意通達的渠道,不能因為各種原因被淤塞失修,或淪為擺設。

  第一時間,民情能不能獲得足夠的體察,民意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民權可不可以有充分的保護,這需要執政能力,更需要執政理念。

  徹底阻截“言塞湖”,當從“清淤”始。

 

 

 

責編:張曦健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