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壓力與希望並存 今年中國汽車界面臨變數?

CCTV.com  2008年04月16日 18:25  來源:深圳特區報  

  前言

  今年第一季度國內車市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車市的銷售情況再創新高,但是增長幅度小于業內專家的預期。與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相比,其背後同時也露出了一些特別值得業界注意的新動向:鋼材與橡膠等原材料的漲價為汽車廠商帶來了嚴峻的成本壓力;汽車新動力、新能源的發展前景顯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今年進口車對車市將産生很大的衝擊;汽車金融首度出現了贏利;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技術研發實力再次成為各大廠商關注的焦點;各汽車廠商之間的並購、資源重組乃至破産等再次加劇……

  種種跡象標明,在車輪繼續前行的軌道上,今年將會是不平凡的一年,比往年充滿了更多的變數。

  根據相關數據,第一季度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高達172萬輛,同比增長約16%。其中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奇瑞汽車名列銷量排行榜的前4位,銷量都在10萬輛以上。此前,業界專家預計增長幅度為20%。

  在汽車出口方面,一季度的出口同比增幅已超過了5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指出,在通脹壓力加大、原材料漲價和雪災等不利因素影響下,一季度仍保持較快增長,説明我國汽車工業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動力。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則認為,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已經放緩,説明汽車市場的增長碰到了很大的阻力。業內分析人士也表示,今年我國的汽車市場增長率很可能會低於17%,按照這一預測,乘聯會最終統計的48個汽車企業關於今年的排産計劃總量很可能會高出實際市場10%以上,為此,一些企業將不得不根據實際的銷售推進狀況來調整年度計劃。

  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或許今年將成為汽車産業發展上的“拐點”。

  漲價壓力下車企進退兩難

  成本上漲,車價是否跟著上漲?汽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市場與利潤需要被重新審視和平衡。

  和往年不同,車價只跌不漲的慣性思維在今年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上漲65%到71%,引發了鋼材市場“地震”,橡膠、塑料等也仍將高位運行,車企還需要繼續面對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汽車企業高成本的運作方式開始讓車企高管頭疼。或者,漲價是化解成本壓力最直接的手段,但是包括加配、更換材料、改款等含蓄的方法開始使用時,其市場是否受到影響?這種種方式又是否是長久之計?市場和利潤如何去平衡?

  事實上,來自漲價的壓力需要消化,對一些運作成熟的大汽車廠商而言目前還不至於存在特別大的問題,但是對經營狀況一般的廠商,一些矛盾可能就此爆發:來自廠家和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矛盾、來自企業內部的生産部門與銷售部門之間的矛盾、來自廠家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比往常更為激烈一些,甚至可能導致企業陷入困境。在這方面,商用車要比乘用車承受更多的壓力。許多卡車企業已經迫不得已直接不同程度地漲價,但是乘用車要漲價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主席饒達曾表示:“全球都進入了高通貨膨脹,中國汽車企業也面臨著一樣的成本控制難題,據我看來,成本壓力是比較嚴重的,消化不了的企業只有漲價。”

  這樣一來,汽車企業內部調整、挖潛等等更深層次的成本管理控制競賽開始了。在這一前提下,業界有人認為車市的“價格拐點年”來臨也就顯得並非危言聳聽了。不過最終成就了哪些企業,淘汰了哪些企業只能由市場給出答案。

  汽車金融去年首度出現盈利

  汽車金融去年首度出現盈利,不過總體盈利率不到0.5%,這是一種正常情況還是可能在新的一年裏出現轉折?

  一直以來,我國的汽車金融業在發展上舉步維艱,但是在去年,業界意外地發現國內的汽車金融公司首度出現了扭虧局面,盈利1647萬元。這一狀況向汽車金融領域透露了一個新信息,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據悉,1998年10月,國內商業銀行正式開展汽車金融業務;2004年8月,國內首家汽車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開業。隨後,大眾、福特、現代、標致、戴-克、豐田等品牌的汽車金融業務也相繼開展。據悉,經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的汽車金融公司共有9家,其中8家已經開業。

  由於汽車金融是一個舶來品,國內很多消費者對其所提供的服務感到陌生。此外,其運作方式以及業務模式對國內市場的適應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些也是造成汽車金融業務在以前面臨窘境的原因之一。

  不過,近幾年我國汽車行業發展迅猛,汽車金融行業的發展模式也逐漸得以完善,商業銀行逐漸轉入幕後,與汽車金融公司形成合作關係,使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更加細化、專業化。在另一方面,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也迫使各汽車廠商開始重視汽車金融為市場銷售所帶來的積極意義。

  1647萬元,雖然對汽車金融業務而言不是一個大數目,但這是一個全新的開端。業內人士一直認為,國內的汽車金融業務迎來崛起的趨勢是一種必然。這會是一個拐點嗎?能源利用出現新變化,低價進口車衝擊車市,專業人才供不應求

  企業間人才大戰愈演愈烈

  人才不但意味著技術、實力,也意味著企業的發展前景。對於一直供不應求的汽車行業,專業人員從去年到今年年初一直是焦點問題,在今年汽車企業之間甚至可能引發人才大戰。

  未來汽車産業的競爭將是人才的競爭,中國汽車産業的振興和走向國際化歸根結底也要依靠人才。然而,專業人才不足是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據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的數據,“十一五”期間,汽車研發人才缺口50萬,由於售後服務需要遍佈城市各個角落,維修人才缺口甚至達到80萬。在未來5年,包括研發、營銷、維修、管理人才全面緊缺,具有國際水準的頂尖營銷、管理人才更是奇缺。

  有相關統計顯示,國外一家大型汽車企業建立一個獨立的産品開發體系至少需要7000人,但我國目前汽車專業的人才供應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況且,專業的汽車人才的培養不但投入大,所需要的時間也長,使得國內的汽車專業人才在數量上、質量上都出現了結構性的短缺。

  對目前國內競爭激烈的車市而言,汽車企業越早贏得人才,就意味著企業的競爭力、技術研發實力、發展前景將更有保障。出於高速發展的國內車市瞬間萬變,但是各大汽車廠商在人才爭奪上的明爭暗鬥絲毫不亞於産品銷售,在近年來甚至愈演愈烈,衍生出很多人才引進方式:挖對手墻角、引進海歸人士、直接聘請外籍人才、與全球專業機構合作等等不一而足。特別是在合適的人選上,企業之間籠絡人員的方式依然“不惜血本”。

  然而,這些方式到目前為止並不能徹底解決人才短缺帶來的問題。為此,企業自主的人才培養計劃也開始變成熱門的途徑。這是否也是一個信號,在未來帶給汽車領域一個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人才培養之路呢?

  能源利用出現了爭議

  發展新能源雖然是汽車業界的共識,但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什麼樣的方式最合適這一問題在去年直至今年的爭議中不斷升溫,並且影響未來發展和市場。

  能源壓力一直是阻礙汽車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不斷上漲的油價加重了汽車企業和消費者的負擔。然而,在CPI高企的情況下,油耗下降幾乎成為了空談,因此,採用新的方式利用傳統能源或者新能源被各汽車廠商早早地提上了日程。

  在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甚至“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的重大關鍵技術得到了應有的重視。為了解決如此嚴峻的能源問題,廠家紛紛推出新的能源車型。其中最為矚目、動作最大的非上海通用莫屬,早在2008年年初,上海通用就告知媒體他們將有多款混合動力車型推出,從價格定位中高級的君越到豪華SUV凱雷德,均推出混合動力。在這個陣營中,還有許多自主品牌的身影,包括奇瑞、比亞迪都在此列。2008年的混動車型將在下半年成為新寵,與此同時,利用先進技術發展柴油動力也日漸成熟。

  而在新能源發展上,爭議卻一直沒有停止過。雖然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在能源問題上以汽油動力為起點,以氫動力為終點,但由於氫動力目前在技術實現上尚有難度,因此“過渡期”內出現了新的形式,包括電動車、乙醇動力等等。不過,目前乙醇的生産原料主要來自糧食,隨著技術的發展,其缺點也慢慢展露出來,在國外某些國家,這一領域的技術研發甚至因為其發展前景存在難以調和的缺點而放棄了研發。

  不論是新能源還是混合動力,汽油始終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小排量、柴油動力、混合動力、新能源動力等,在今年將會上演熱熱鬧鬧的一場大戲。

  低價進口車衝擊車市格局

  以往進口車似乎總是偏居一隅,很少會對車市形成太大的影響,但是今年可能會不同,因為進口車也可以有平民價位,馬3僅僅是個開始而已。

  進口車是另外一個較為微弱的影響因素。在進口馬自達3進入中國,以國産車相近的價格銷售的情況下,顛覆了人們對進口車價格高昂的印象。消費者第一次明白,進口車完全可以賣到和國産車一個價格,甚至更低。馬自達自去年廣州車展後先後引入中國市場的兩款進口車馬自達5和兩廂馬自達3打的都是低價戰略,馬自達5的價格基本和國産同級別車型相近而馬自達3兩廂的定價甚至還低於部分同級別的國産車型。比如福特翼虎,現在已經悄悄進入30萬元以內市場,開始和國産SUV形成競爭;斯巴魯森林人22.48萬元的價格也和東風本田CRV形成競爭;此外,大眾甲殼蟲也開始進入20多萬元的價格區間;進口途銳車的價格也下浮了近5萬元。為儘快提高市場保有量,福特旗下的VOLVO、林肯領航員、陸虎以及豐田、日産等系列進口車型,在價格上也都開始走親民路線。價格在30萬左右的寶馬的1係也將趕著北京車展的春風進入中國市場大展拳腳。

  進口車的低價策略大大衝擊了同級別國産車型的價格空間,也讓原本就備受熱捧的進口車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在消費者的普遍意識裏,進口車的品質是毋庸置疑的。而事實上,進口車的利潤空間遠遠大於國産車,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進口車用價格來換市場也是情理之中。

  進口車價格的走低讓很多普通消費者也開始消費得起進口車型了,雖然這部分車型並不多見,但是進口車兇猛的趨勢的確會在今年給中國汽車製造行業帶來一定的衝擊。(溫柱 李臻)

責編:周鐵成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