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8日
關鍵詞:霍震霆 霍英東
霍震霆在立法會大樓議員辦公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作為香港最受人注目的富豪的長子,霍震霆走過了自己人生中起伏最大的10年。
10年前,他加入當時的臨時立法會,從此正式踏入政壇;10年中,他接過重擔,在父親最鍾情的體育事業上取得過人成就;但就在這10年即將過去的時候,他一生視為支柱的父親霍英東卻在北京去世。人生悲喜兩重天,皆濃縮于這10年。
專訪中,霍震霆一開腔就鄭重表示對《廣州日報》的謝意,他認為他在體育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本報的宣傳。從第一屆“省港杯”到父親鍾愛的白天鵝賓館,再到今日的南沙,他對廣州乃至廣東都有著特殊的感情。
對於霍英東來説,回歸和奧運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可惜一生堅強的他沒能抵抗生命的終結。父親的愛國愛港深情,讓多年來一直陪伴在父親身邊的霍震霆感受得無比真切。在生於香港的他心中,對這個城市的深情,並不遜父親。
關於10年:
父親沒看到這刻是個遺憾
記者:對香港人心態在回歸以來的變化,您一定感受得特別深切。
霍震霆:香港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我覺得這10年的轉變卻是最快最大的,尤其是在心態上。
説實話,回歸前,大家沒有多大信心,也不知道前途會怎樣。許多公司的人走了一半;人人手裏辦好了幾個護照,所以很多人都想著趕緊賺快錢。10年後的現在,香港真的變過來了。大家沒有了先前的擔憂,卻反而更積極地參與其中。我發現這10年來香港人的一個最大變化,是對政治、社會事務開始積極地參與。
過去我們是殖民地,很多事都是政府定的;現在這裡才是我們的家,又有向政府反映的渠道,家裏的事你肯定有積極性去參與。當然這10年也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們經歷了金融風暴,經歷了SARS。可是我們都順利地度過了,香港人的應變能力很強,將來也會發展得很好。
記者:對於回歸10週年,
霍震霆:他很期待看到這一刻。當年的整個回歸過程,父親都有參與。那時父親説得最多的是,希望千萬不要傷害一個香港人的心,社會上對他也都是很肯定。我當年陪著他去見
父親説過,“回歸那一刻起,我是真真正正一個中國人了。”他個人很希望能看到回歸十週年紀念,這是個遺憾。
記者:香港下一個10年會是怎樣?
霍震霆:(笑)好。這10年也是全球一體化的10年,每個城市都在飛速發展之中,香港有著強大的挑戰。
我希望香港人要有新思維,一方面保持自己的國際都市優勢,另一方面也要多了解國內的發展現狀、文化背景。
關於回歸:
我從臨立會踏上從政路
10年前,香港回歸前夕,進入臨時立法會成為霍震霆踏上政壇的起點。霍英東把自己的所有産業分給三個兒子“承包”,除此之外其他兒孫一概不能涉足,給長子的任務除了體育事業就是從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回歸是霍震霆個人事業的里程碑。
記者:
霍震霆:當然記得。
最記得回歸前一天,我們開會開到淩晨三四時,我淩晨4時發言的(笑),第二天繼續參加活動。回歸前後,政府不能有法律上的真空,一分鐘都不可以。所以我們必須開會,當時臨立會會議不在立法會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因為反對派佔領著立法會,他們走的時候還叫囂著説,“我們會回來的!”
當時形勢還是很嚴峻。
記者:踏入政壇10年來,你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霍震霆:以前我考慮得更多的是怎樣賺錢,現在我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報紙,了解當天新聞。從霍氏集團內部講,我們兄弟幾個各有分工,我主要從事體育事業,也是曝光率最高的一個,其他人比較低調。但這不意味著我就只負責體育,平時很多霍氏集團的決策,我們會全部坐在一起,討論執行。
關於體育:
香港未來最有潛力産業
回歸10年來,香港體育的崛起是讓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最為自豪的成績。2008年協辦奧運馬術,2009年主辦東亞運動會;還有一系列體壇精英奪得的奧運、亞運、錦標賽歷史佳績,大大突破獎牌榜的“貧窮”狀態。這份向父親交出的成績單,在霍震霆心中分量很重。
記者: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香港體育事業的飛躍,你怎麼評價?
霍震霆:如果我問你,中國現在最有名的人是誰?不是各省市的領導,而是姚明(笑)。這就是體育的魅力。回歸10年,香港體育成就特別大。
記者:您和您父親可以説是香港體育史上的兩代掌舵人,考慮過將來讓您的後代也接班嗎?
霍震霆:當年父親和我對體育的熱情,一方面是因為真的喜歡,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體育一度在國際上很沒地位,所以我們才會不懈爭取。但現在中國體育已非常強大,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
對於下一代,我從小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我當然希望他們中能有人像我接過父親的接力棒一樣,繼承我們家族的體育傳統,但絕不會勉強他們。
記者:他們現在似乎和體育界也走得相當近,比如郭晶晶。
霍震霆:(笑)我是個很開明的父親,孩子們都是成年人了,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不會干涉,我相信他們會幸福的。
記者:在奧運會中,我們發現香港還是很特殊的,依然獨立組團參加。
霍震霆:這點也從側面體現了“一國兩制”的有效落實啊(笑)。
關於粵港:
廣州和香港一衣帶水
專訪中,霍震霆一開腔就鄭重表示對《廣州日報》的謝意,他認為他在體育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本報的宣傳。從第一屆“省港杯”到父親鍾愛的白天鵝賓館,再到今日的南沙,他對廣州乃至廣東都有著特殊的感情。
記者:有人説,現在香港和內地關係日益密切,香港的優勢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你怎麼看?
霍震霆:剛回歸時,每個週末都有30多萬人從內地來到香港,現在還在不斷增加。大家交流多了,了解就更多。廣州現在發展太快了,據説3個月就要換一次地圖。我常常和父親感嘆以前去廣州的日子。那時候我們每次去廣州都要坐7個多小時的車。
10年前我們都想不到廣州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南方最好的城市。所以我説香港人要有新思維,這是對香港定位的新思維。廣州發展這麼快,香港該怎樣定位?我們有世界上最繁忙的碼頭、股市。香港和廣州一衣帶水,應當一條心,加強互動、交流,香港應該能夠起到正面的帶動作用。
關於父親:
他最想熬到2008奧運時
記者:説説您的父親吧?
霍震霆:關於廣州印象最深是一件事。1979年,他在廣州投資建設的白天鵝賓館剛剛開放。不管是否消費,任何人都可以走進這個五星級賓館,當時,成千上萬的市民涌進賓館以至於賓館的很多設施都被損壞了。
我跟他説,怎麼整個廣州的人都來用過我們的洗手間。最好笑的是,爸爸聲明洗手間被用掉的廁紙,算在他的賬上。
記者:老人病重時最關心什麼?
霍震霆:奧運會。他的病情很反復,惡化時叮囑我一定要搞好馬術賽;好轉時就説他一定要熬到開幕那一天。
第二次申辦奧運時,我在莫斯科,大家都很緊張,認為不能再輸第二次,宣佈完我第一個打電話給他,我説爸爸我們贏了,他説,很好。因為時差,香港已經是淩晨了,聽説他當場就跳到游泳池裏游泳。
香港的“體壇外交部長”
書寫霍震霆的傳奇,很難繞開他名滿天下的父親霍英東。作為這位最受注目的香港富豪的長子,他接手了父親最鍾愛的體育事業。從生下來開始,強大的父親就是他的人生支柱,直至去年10月的那個戛然而止。霍震霆掬著熱淚,決心沿著父親給他劃好的路,兢兢業業地獨立求索。
為使自己的事業後繼有人,霍英東一直都非常注意對兒女的培養。當年,在霍震霆與港姐冠軍朱玲玲的婚禮上,霍英東一改節儉本色,婚禮舉辦得極盡豪華。據説,婚禮是霍英東的一個特意安排,他要借此機會提高長子霍震霆的知名度。在父親的提攜和安排下,霍震霆繼承了父親的體育事業,除此之外負責打理番禺南沙等投資。霍英東生前逢星期三都要出巡南沙,都由霍震霆陪同。
在體育事業上,霍震霆接替父親出任香港足球總會會長,並成為獲選國際奧委會委員的香港第一人,是媒體中曝光最多的霍家成員。香港人稱他為“體壇外交部長”。
對體育事業,霍震霆兢兢業業,花了極大工夫。特首曾蔭權曾笑説,霍震霆是香港“寂寞的推銷員”,霍震霆承認很像。從1974年開始,霍震霆就和父親一起向世界“推銷”中國體育,幫助中國的足球、羽毛球、自行車等項目在國際協會中恢複合法會籍。1990年,中國第一次舉辦亞運會時,他們慷慨解囊,捐建了英東游泳館、武術館和體育博物館,在北京申奧過程中,霍震霆接替年事已高的父親經常奔波在申奧第一線。
北京申奧成功後,霍震霆與父親給北京奧組委捐贈2億港元用於國家游泳中心建設。
2004年當親眼目睹中國香港乒乓球選手高禮澤、李靜在雅典奧運男子雙打中歷史性地闖進決賽,為香港奪得一枚銀牌後,霍震霆十分激動。賽後他説,“為盼這場勝利,我一夜都沒睡好。”奧運會一結束,中國雅典奧運金牌得主被邀集體訪問香港,在香港掀起了一股體育旋風,這正是霍震霆的主意。
霍震霆印象
對霍震霆的專訪,我們是在香港立法會大樓一間小小的議員辦公室裏做的。不過七八平方米的房間,幾個人坐得分外緊湊。霍震霆剛下飛機,西裝,還有那副標誌性的玳瑁黑框眼鏡。
他臉上倦容未褪,卻興奮得發出光芒:“你今天是第一個知道這個獨家消息的,我剛從馬來西亞回來,成功邀請到國際足聯的球隊來和我們國家隊打一場,慶祝回歸10週年 !”這種發自內心的激動有著強大的感染力。
同時,富家長子還是這座樓里正襟危坐的議員。採訪間歇,一直盯著樓上立法會大廳直播視頻的助理提醒一句,他笑著會意,輕輕説聲抱歉,起身,然後快步走出辦公室,不一會就出現樓上的議員席位上,嚴肅認真地投出一票。
作為霍家第二代的領軍人,他終日忙碌,不僅從政,以辦體育為業,還要出席各種慈善活動,每天的日程都如此之滿,平均要出席的活動至少3個以上。
與他對話,不是之前想象中的低調,讓我看到一個鏡頭之外更生動活躍的霍震霆。話語不帶太強的邏輯性,但是自自然然,偶爾忘形地笑笑,如同一汪溪流,緩緩蕩著柔和的情致。談及剛逝去不久的父親,那頃刻泛出的低沉和黯然,不需任何言語,卻讓我迅速領悟一種最為複雜的內心變幻。
霍震霆簡歷
1946年2月出生在香港,祖籍番禺。美國加州大學畢業,現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奧會主席,香港立法會委員,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先生的長子。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他和父親一起為中國體育重返國際賽場而四處奔走。1999年,他提議香港申辦2006年亞運會, 2001年,他參加北京奧申委的工作,並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
責編:薛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