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CCTV指南頻道 > 首頁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劉震雲:借奧運聖火祈福四川汶川災區的朋友

 

CCTV.com  2008年05月15日 10: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奧運官網  

   奧運官網5月14日訊:“我想借奧運火炬、奧運聖火,祈福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的朋友,希望他們早日從創痛中走出來,重建家園。”在聖火傳遞井岡山站火炬手動員大會的現場,早上五點中剛從南昌趕來的著名作家劉震雲對官網記者説。

  劉震雲一身中式打扮,因為行程緊急,甚至來不及刮鬍子。但是談及奧運聖火及奧運會,他還是非常激動,他很看重“重在參與”這幾個字,他説:每個人只要每天鍛鍊身體,其實每天也是在參加奧運會。以下為採訪內容。

  借奧運聖火祈福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的朋友

  劉震雲:搜狐的網友朋友大家好,我是劉震雲。我是三星選出來的奧運火炬手。現在是在井岡山,淩晨五點從南昌趕過來。明天要參加在井岡山的奧運火炬的傳遞。大家知道的,這兩天在四川的汶川發生了7.8級的地震。有成千上萬的家庭失去了自己的親人。在同一個時間裏,一邊在跑奧運的火炬,一邊我們祖國的西南方,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奧運火炬手的話呢跟前幾天跑奧運的心情是不一樣的。我想借奧運火炬、奧運聖火,祈福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的朋友。希望他們早日從創痛中走出來,重建家園。謝謝。

  每個人只要每天鍛鍊身體,其實每天也在參加奧運會

  奧運官網:井岡山是一個紅色的搖籃,您在井岡山進行火炬傳遞,腦海中會浮現怎樣的情景呢?

  劉震雲:因為奧運火炬手在什麼地方跑不是火炬手自己決定的。他是奧組委安排的。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在井岡山跑奧運的火炬,而且一開始我不知道是很多人來跑,會有這麼多人。當他們跟我聯絡的時候,我還以為跑奧運火炬就我一個人,我甚至懷疑我能不能從天安門跑到鳥巢這麼遠的距離。最後他們告訴我,有兩萬多人,每個人只能跑200米。

  奧運會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意。它主要説的是體育活動的一個盛會。世界上一個像這樣一個集會的方式,能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生活形態、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宗教、不同膚色,這麼多人聯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個創意對於人類來講非常的偉大。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奧運會是一項體育運動。它有一句話非常好,叫做重在參與,除了把這麼多不同民族、膚色、政治制度的人聚在一起,它跟一般的體育比賽,特別是職業比賽商業比賽不一樣。

  它對於人的強身健體有一種提倡作用。我覺得奧運會能夠把這麼多人聚在一起,另外一個方面,每個人只要每天鍛鍊身體,其實每天也在參加奧運會。強身健體,有一個健強的體魄,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15歲起每天跑步五千米

  奧運官網:您剛才説到重在參與,因為您是一位作家,你跟體育運動有特殊的淵源嗎?您怎麼感覺體育精神和您的作家身份,其中有怎樣的聯絡呢?

  劉震雲:體育比賽我肯定是不行。我會打籃球、乒乓球但是水平都非常差。但是體育鍛鍊對於我,我覺得已經成為我特別好的,密不可分的。直到現在,我每天還要跑5千米。我從15歲,一直跑到現在。鍛鍊跟一個人的關係是怎樣的呢,一開始,你覺得你的身體需要鍛鍊,到達第二個階段呢,身體是離不開鍛鍊的,而不是為了鍛鍊而鍛鍊。第三個階段,你每天不鍛鍊的話,你會非常的不舒服。

  一個學科學的朋友告訴我,説鍛鍊使得身體分泌一種物質叫做肽,這樣對於調節人身體各個肌能,增長各種增長素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我是勸告搜狐頻道的網友、朋友,有時間的話還是每天鍛鍊一下好。我越來越發現街上的胖子多了,而像我這樣的瘦子越來越少了。

  我覺得人還是瘦了比胖了好一些。跟我年齡相倣的朋友們,我們一塊去體檢身體,別的朋友像我這麼大,跟我年齡相倣,一般都比我胖。他們都會出現像高血壓、血脂稠、脂肪肝等毛病。

  但是我體檢完身體後,醫生告訴我説,你就一個毛病,説你少一顆牙,應該趕緊把它補起來。

  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奧運官網:非常感謝您。您成長一位著名的作家,還想請您跟我們年輕的網友們講講成才的問題。在當今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如何真正做好自己。

  劉震雲:我覺得成才不是壓力逼出來的。也不但是刻苦出來的。刻苦首先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要找對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做的是不是你喜歡的事情。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苦和累産生在你在做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這種苦和累是一種特別物質的苦和累,當你在做你喜歡的事情時,我覺得這個苦和累會演變成另外一種樂,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是你不喜歡的事情,你肯定會繞著走,但是如果是你喜歡的,你會克服這個困難,自己上一個臺階。第二,有持久的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三點,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奧運官網火炬接力前方報道團 王薇)

 

 

 

責編:張曦健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