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鬱鬱蔥蔥的竹木林下,遍佈著一排排整齊的“竹林仙子”——竹蓀,順昌縣山溝溝合作社社員們正忙著採摘。
順昌縣是中國“竹蓀之鄉”,竹蓀産量佔全國的15.6%,過去靠竹蓀種植富了許多村民。如今,隨著多年的種植,竹蓀的産量越來越低,種竹蓀的村民越來越少,制約了竹蓀産業的發展。雖説順昌縣山多,但為了保護生態,林子也不能砍。
如何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呢?因此,要讓村民不砍樹亦致富,只好在樹林底下打算盤了。
南平市民進會員、全國科普惠農興村&&人、順昌縣竹蓀技術研究所長高允旺,作為擁有國內竹蓀栽培核心技術第一人。他説:“原來竹蓀屬於野生食用菌,經過人工馴化,野生變家種。現在能否又將竹蓀從大田“搬”到林下栽培呢?去年,他開始在杉木林下套種竹蓀的試驗,試種了60多平方米,由於光線太暗、土質沒選好,結果産量不高,但過個頭大、肉厚、質品高,這增加了他的信心。今年元月,又到了竹蓀備料的時節,高允旺又躍躍欲試。他的想法得到了大歷鎮黨委政府、順昌縣供銷社及林業局的支持。
一次在“拉家常”時和順昌縣山溝溝果蔬合作社理事長陳秀麗不謀而合,“你有技術,合作社有基地”陳秀麗説。合作建利益共同體,帶著社員幹,幹給社員看,於是選定了闊葉林、毛竹林、杉木林三種不同的林地種1.5畝作示範地。
竹蓀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物質,而且美味可口,具有“亂”脂功能,越來越受人們歡迎。今年1月份,在順昌縣竹蓀技術研究所專家高允旺的指導下,順昌縣山溝溝合作社理事長陳秀麗分別在闊葉林、毛竹林、杉木林裏,開始試種植竹蓀取得成功。
據竹蓀技術研究所專家介紹,竹木、菌在光、溫、水、氣等方面互補。“林菌模式”不僅能 改善竹木根部營養,促進竹林生長,而且能利用林下陰涼濕潤、綠色純凈的生態環境和小氣候特點,竹蓀個頭大、肉厚脆、品質好,達到菌林互補、相得益彰的效果。
“示範區裏的竹蓀從6月份開始採摘,每年可採2-3批,預計一畝地的幹竹蓀産量約40公斤”。陳秀麗對竹蓀種植的未來充滿信心,表示明年要擴大試種植面積一倍以上。
聽説高老師今年林下種植竹蓀成功了,村民何孔寶也趕過來看。小何種了10多年的竹蓀,每到竹蓀長菌絲後,都要在竹蓀地上搭棚子遮陰。每畝地光這項成本就要1000多元,還不計算耗費的人力。“林下種竹蓀,起碼省了這筆費用。而且由於生長期長、個頭大、肉厚更脆、品質好,價格也賣得高。明年準備也在自己的山地裏種。”
順昌縣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順昌不斷拓展林業發展空間,挖掘林業發展潛力,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産出率,增加了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增效、林農增收,在竹木林地種植竹蓀就是順昌發展“林下經濟”的一次探索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