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對話官網 >

為什麼中小企業是稱霸全球的德國製造業 “隱形冠軍”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1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為什麼中小企業是稱霸全球的德國製造業 “隱形冠軍”

    (本週《對話》節目“經濟變革中的德國選擇”將於2012年1月15日晚21:55在CCTV2財經頻道播出)

    《對話》主持人:季小軍

    主嘉賓

    德國前總理 格哈德施羅德

    對話嘉賓:

    梅兆榮 前中國駐德國大使

    顧俊裏 中國德國研究會會長

    史世偉 對外經貿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

    楊 軍 新華都商學院院長助理

    受歐債危機影響,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盟國家的經濟急轉直下,德國總理默克爾稱:歐洲正處於二戰以來“最艱難時期”。當歐美各國正在與經濟衰退作鬥爭之時,德國經濟卻被稱為“一枝獨秀”。

    繼去年經濟強勢反彈之後,德國經濟在今年繼續保持著強有力的增長勢頭,全年經濟增速預計將超過3%。德國中央銀行6月份發佈的報告認為,“德國經濟增長已經進入全面好轉階段,整體産能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7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欣慰地表示:“德國已度過經濟危機,現在形勢比危機前更好。”

    那麼,德國經濟為何能一枝獨秀?為德國擺脫高福利負面代價以及經濟實力奠定基礎的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也許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他被稱為“改革總理”,執政期間,對德國社會經濟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時,這位德國最具傳奇色彩的總理,曾與布萊爾、希拉克並稱歐洲三駕馬車,共同奠定歐洲一體化的格局。

    世界産業分工體系中的高端工業地位,使德國與歐洲其它國家的産業“空心化”形成鮮明對比,工業製造是如何為德國社會積累財富的?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傳統高端製造業為德國貢獻了29%的GDP,這對中國的産業升級有什麼啟示?而當下中國經濟的去實業化趨勢又該有何警醒?2012年1月15日德國前總理 施羅德做客《對話》談“經濟變革中的德國選擇”。

    【為什麼中小企業是稱霸全球的德國製造業 “隱形冠軍”】

    眾所週知,德國是一個製造業強國,如奔馳、寶馬、西門子、大眾、拜爾、巴斯夫這些名字都可以説是如雷貫耳。而全球500強企業當中,僅有37家來自德國,那又是什麼讓德國成為了一個製造業強國呢?

    施羅德:我覺得講的很有道理,剛才提到了一些家喻戶曉的大公司的名字,包括西門子、大眾、奔馳,説的都很對,它們都是很棒的公司,在各自的層面上都具有領先地位。但是德國不僅有這些大型的跨國公司,真正支撐德國經濟結構的恰恰是中小企業。例如機械製造,他們極具創新性,注重研發投入,儘管不是風險公司,但往往在市場上居於領先定位。它們非常成功,是他們成就了德國的強大。

    除了那些已經如雷貫耳的企業巨頭之外,就連一些小的企業生産的非常簡單的産品,例如螺絲或者是螺母,都能生産的非常地出色,被稱為是德國製造業中的“隱形冠軍”。在德國,有一種叫做“限大促小”的措施,它限制大企業的發展然後去扶持這些中小企業。當,主持人季小軍問,為什麼德國會推出這樣的一個措施?

    施羅德説:因為我們認識到創新,也就是市場上出現的新的東西,主要是來自於中小企業,企業做大以後,經常會産生官僚主義,中小企業注重經營的成功,對市場的反應更直接和迅速。因此,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非常關注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特別是讓他們在科研方面居於領先,也包括在新産品和新工藝方面。因為德國是一個收入相對較高的國家,而這些收入是需要去獲取的,我們只有做的比競爭對手更好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們必須在研發方面領先,要比別人更快,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我們的高收入。

    對於就業問題,施羅德在任期間也曾推出過一個措施非常有爭議,叫“短工計劃”。

    施羅德説:德國當時的情況是訂單不足,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做出反應,為了應對危機我們引入了短工,就是讓雇傭工人留在工廠企業中,當然工作量不像以前那麼滿,之前工資的缺口由國家進行補貼,其結果是危機之後可以迅速恢復生産。因為我們沒有解雇那些高素質的員工,而是將他們留在了公司中,所以可以立刻進行生産,現在德國失業率大幅下降,比其它歐洲國家大得多,這也與當時採取的措施有關。當然我們仍需繼續努力,正如貴國一樣,要解決那些尚待解決的問題。

    在施羅德推出這些舉措的同時,也面臨許多爭議。爭議各方認為,這樣的一個舉措和決定、這樣政府的一個干預模式可能都是違反所謂市場發展的自然規律。

    但是施羅德依然認為:“不能這樣簡單的概括,我們必須始終在政治干預和市場自由力量之間尋求平衡,現在金融領域面臨的正是同樣的問題,我們必須從雷曼兄弟銀行和眼下這場危機中吸取經驗,為金融市場制定更為明確的規則,我們必須知道的是經濟充滿了活力,如果社會發展也希望同經濟那樣充滿活力,那麼政治制度就不可能是靜止的,否則的話就會産生摩擦損耗。現在我們的生産更為節能、也更加環保,也與德國進行的一場政治辯論有關,因為人們説不能夠破壞子孫後代的生活基礎,他們同樣有權生活在一個宜居的世界上,這就是政治干預經濟進程,從而達致平衡的一個例子。

熱詞:

  • 對話
  • 高端訪談
  • 德國前總理
  • 施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