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 >

美術史論家劉曦林:西藏繪畫縱橫談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6日 13:4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西藏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劉曦林在“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新聞發佈會現場

      8月10日下午,著名美術史論家、書畫家劉曦林先生在首屆“和美西藏”美術作品大賽啟動儀式現場接受了中國西藏網的獨家專訪。

      西藏繪畫藝術與祖國內地的繪畫藝術相通

      劉曦林先生認為,西藏繪畫藝術和祖國內地的繪畫藝術是密切相關的,其共性主要體現在對佛教繪畫的把握上。劉曦林先生説:“在佛教的偶像崇拜當中神是主體。但在佛教中既有此岸又有彼岸,也就是説,既有天上、地下,也有人間等不同的區分。比如,西藏的唐卡畫家在從事藝術創作的時候,一定要把所畫的佛進行神化。但是,為了吸引大眾的參觀,在用唐卡藝術講述佛教故事的時候,裏面又有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有很多現實生活當中的題材。在這點上,她和內地的佛教藝術是一樣的。也就是説,在藝術創作中必須把佛人性化、民間化和地域化,這樣才能吸引當地的僧俗群眾。”

      從藝術語言來講,劉先生認為,西藏繪畫藝術可能受佛教藝術自身的影響,當畫家們在表現天上、人間和地下的時候,因為有不同的思考,也就有不同的色彩。他説:“為了吸引大家來信仰這樣一個宗教,畫家對天堂、對彼岸理想王國、對佛的表現是絕對的歌頌的。比如,在西藏繪畫中,佛的形象絕對是明亮的、陽光的、善良的、燦爛的。使用濃筆重彩的方式,在每一筆、每一個色彩裏面都寄託著畫家對佛的信仰和敬愛。”

      劉曦林先生認為,繪畫創作本身被認為是一種對佛的信奉。創作的作品不僅提供給家庭、寺院來供奉,更是為了向佛獻祭。做為一名畫家,把自己的信仰寄託到了自己的作品裏面去,在他們的心目中,就像書法家寫經書、雕刻家篆刻經文一樣,既可以超度,也可以度過苦海,可以到天堂裏面去生活。所以“西藏繪畫作品中呈現的是一種理想的圖,是浪漫的、是超時空的,這和在內地看到的繪畫藝術是一樣的。他認為,這種繪畫模式不受焦點透視的影響,不像西方的繪畫一樣受制于焦點的制約,而是“和清明上河圖一樣,是超時空的,可以在不同的透視下,把不同季節、不同地方的畫集中在一起。所以,這和祖國內地繪畫藝術的共性是相通的。”

      西藏文化是祖國其他地區繪畫藝術發展的營養寶庫

      劉曦林老先生曾在新疆喀什地區生活、工作了十餘年,他聯絡自己的經歷介紹説,西藏文化的發展為祖國其他地區的繪畫藝術提供了很好的給養。比如,隨著藏傳佛教的傳播,西藏的佛像繪畫藝術就在新疆和敦煌地區的繪畫藝術上留下了痕跡。劉先生説:“新疆的佛教藝術和藏傳佛教是有共性的,當然也是有差異的。新疆地區在唐朝時期是信仰佛教的,有三十六佛國之稱。吐蕃王朝曾經一度佔領唐朝在新疆設立的安西四鎮,在這個時期,西藏文化在新疆繪畫藝術裏産生了較大的影響。不過,由於氣候等原因的影響,吐蕃時期新疆和西藏藝術的載體是不一樣的。比如,新疆沒有唐卡藝術,主要是塑像和壁畫,因為當地比較乾燥,這裡的壁畫和敦煌地區的一樣,比較易於保護。在西藏,唐卡這種藝術形式更便於流傳和保存。新疆在伊斯蘭教傳入之後,受伊斯蘭教義的影響,偶像崇拜被禁止。新疆繪畫藝術裏面沒有了人物、動物,藝術的關注點開始轉移到建築裝飾、地毯圖案上面,這是藏民族和新疆維吾爾族在繪畫藝術上一個重要的差異。”

      劉曦林老先生認為,敦煌地處各種文化交匯的要衝,這裡有從西域和中原地區傳來的文化,也有從北方草原傳播而來的遊牧文化。但是,歷史上敦煌受藏族文化的影響更加深遠。唐朝時期敦煌和河西走廊一度被吐蕃佔領,宋元之後又長期處於藏傳佛教的影響之下,所以在敦煌石窟裏面保存了大量受西藏文化影響創作出的精美壁畫和書畫作品。當然,從客觀上來講,藏傳佛教並不是敦煌藝術的主流和全部。

      發展是藏族繪畫藝術得以發揚的長久之計

      劉先生認為,西藏文化和其他各種傳統文化一樣,處在一個巨大的矛盾或者衝突之中。藏族文化作為我國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和傳承。比如,唐卡已經成為祖國的文化遺産。現在,藏族文化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與之前的歷史時期相比,當代西藏在對外開放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西藏文化將會面臨接觸到大量的外來文化,這一方面是一種衝擊,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劉曦林先生舉例説,班禪大師的畫師尼瑪澤仁先生,由於他美術創作中與內地的同行交流比較多,在繪畫技法上受到了很多內地甚至西方繪畫的影響。另外,學成于中央美院的西藏美協主席韓書力先生,因為長期居住在西藏,受藏族繪畫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反而更傾向於嚴格的保護藏族傳統繪畫技法。

      劉先生將這種現象解釋為開放度的差異。他認為,有的人傾向於接納外來文化,把她吸收融匯到自己本民族文化之中,而有的人則傾向於保持本民族、本地區原汁原味的文化。劉先生説:“哈佛大學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曾認為,未來世界將會被文明的衝突所主導,但進入21世紀以來所發生的一些事件已經證明了他的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亨廷頓教授指出的不同文化間的差異還是受到了廣泛的贊同。”

      劉先生説:“在不同文化的激蕩中,只有發展才是保護民族文化的長久之計。從歷史上看,唐代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為西藏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文化,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當時西藏文明的發展。西藏在元朝正式歸屬於中央政府統轄之後,和內地的聯絡日漸緊密,西藏文化和內地文化的交流更加便利,發展也更為迅速。可以説,只有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保存和發展。”劉先生還説,發展和保存是並行不悖的,要學會在發展中保存,在保存中追求發展。

 

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