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12日 16:1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文藝演出現場 楊曉偉 攝 |
通道蘆笙藝術節上的藝人表演 張 紅 攝 |
在懷化,不管是公共文化場所,還是廣闊田園、偏遠旮旯,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藝術民生、舞蹈幸福”的理念。懷化民族民間舞蹈創作工作有其智慧、特色、大氣。4月8日,懷化市通道皇都鄉正在錄製原創排舞《多嘎多耶》,以提交國際排舞委員會申報世界排舞推廣曲目。
懷化被譽為“多民族文化村、雜交稻發源地”,現有人口500余萬,居有漢、侗、苗等49個民族,有少數民族自治縣5個,有被國務院命名的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12個,先後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8個。懷化孕育著豐富多彩、瑰麗奇絕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它看似古樸,實則靈動韆鞦;身臨其境,勝似千古尋奇之旅。這無疑催促當地在民族舞蹈創作方面,按照“博觀約取、舞動奇跡”的工作理念,努力踐行創作自覺、創作自信和創作創新。
凝聚隊伍 激發創作
“人若有興,大行其道”。懷化市把凝聚力量,培養興趣作為舞蹈工作的突破口,為民舞創作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人才是創作的第一資源。懷化雖然尚屬後發趕超地區,但有著人人熱愛本土民族舞蹈、個個積極參與民族文化建設的優勢。全市形成市藝術館、縣文化館、縣專業劇團、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業餘團體、學校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立體文化創作機構網絡。各縣(市、區)都擁有多支從事民舞創作的精幹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文化專業技術人員446人,涌現一批舞蹈系列高級職稱人員;業餘文藝團體580多個,業餘舞蹈骨幹4.308萬人。去年10月以來,全市共有15萬人次參與當地民舞展演活動。
懷化市積極營造民舞創作良好的文化生態環境,搭建民舞創作的廣闊平臺,建立創作表彰獎勵機制、節目選拔競賽機制、重點作品扶持機制、駐點輔導機制、宣傳推廣機制等,盡可能為基層提供創作服務平臺,激發創編人員和表演者的舞蹈興趣,確保民舞創作有目標、有規劃、有措施。實施普及性文化活動與品牌活動“雙翼”發展的模式,帶動和促進懷化民舞創作向前發展。
此外,加強群眾文化與專業文化合作,群眾文化單位與民間社團、社會力量的合作,形成一個多層次、和諧的創作群體。鶴城區政府收回原陽光櫻花城作為懷化市楚豐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辦公活動場地,並投入數百萬元重新進行改造,有利於公司更好投身於創作工作,公司創作排練的反腐倡廉歷史劇《滿朝薦》和廉政音樂劇《清源五溪》在全市進行了50余場巡迴演出,為全市轉企院團“走出去”闖市場樹立了典範。
懷化市通過舉辦全市免費舞蹈創作培訓班、現場觀摩、對外交流、理論研討等多種形式,提高舞蹈創編人員和舞蹈演員的技能,增強其主觀能動性,提升文化內涵。侗族舞蹈《咯啰打打》出席世博會演出,並獲全國高校春節聯歡晚會金獎;陽戲傳承保護中心赴法國、泰國等地交流演出;民族藝術團赴臺參加“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活動,先後在台中、台北、雲林等縣市進行了4場演出和侗族服飾展示。
用好資源 拓寬舞臺
面對琳瑯滿目的資源,懷化市的創作者們在博觀約取的基礎上,力促將挖掘傳統與熱情謳歌時代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有機結合。
挖掘一線資源,提煉民舞創作精華。“推開前沿窗,迎來幸福景”。該市打破專業與業餘的“分割”模式,在創作精品時,挖掘一線資源,鼓勵一線創作,指導基層,也得到基層反哺。懷化民舞藝術資源可説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全市各地進行普查和發掘,登記在冊的特色文化資源達2200多項。各地將民族文化資源作為舞蹈素材扼要選取,創意提煉,精益求精。近幾年,該市創作了全省首臺侗族原生態歌舞《哆嘎哆也》和《乖乖花瑤寨》、《排排坐》、《婆婆辣》等200多個優秀民舞節目。去年底,洪江市創作的舞蹈《踩田薅秧舞》、靖州創作的舞蹈《鍬裏花苗朵朵開》參加在山東舉行的中國第十屆藝術節群星獎舞蹈類復賽,佔全省參賽數的2/5。該市出版了《懷化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五溪風情攬勝》、《湘西秘史》、《侗族文化遺産集成》等數十部有影響的民族文化專著,建立民族舞蹈藝術資源庫、骨幹人才庫、專家庫、節目庫等。
尋求原生態與主旋律最佳融合,實現“雙輪驅動”。該市在理念上,堅持民族傳統與發掘時代精神相結合;在品質上,堅持新創作品與打磨精品相結合;在門類上,不僅要創作單項作品,還積極推出群眾性、綜合性的文藝節目和活動。力求繼承有根基,發展有依據,推動做好傳承傳統文化和進行文化創新工作。例如,該市在尊崇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注重開拓創新,把握時代脈搏,突出主旋律。挖掘創編的《神農裸祭》、《侗鄉風情》、《杧槌聲聲》、《扦擔尖尖》、《薅田起起恰》等民族舞蹈,如雨後春筍般盪漾在各個舞臺上,專家稱其“土得掉渣”而又“美得撩人”。
精心打磨作品,提升民舞創作能力。打磨腳本是前提。比如該市演出的《出嫁夜》等舞蹈節目,經過反復提煉,使舞蹈表現主題和藝術手段得以昇華和提高。精心排練是關鍵。通過精心編排,讓演員用自己的特有肢體語言再現舞蹈的主題思想、故事情節。通過有機融入情感、音樂、舞美、服裝、道具等元素,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舞蹈之意境。
打造品牌 走向繁榮
大品牌帶動大創作,使懷化民舞呈現出亮麗風景。
以品牌活動帶動民舞創作。近年來,懷化市形成了侗苗文化、龍舟文化、炎帝文化、屈原文化等強勁文化品牌。這些由當地政府主導打造的重大節會活動品牌,不但推動對民族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而且有利於文化工作者在大環境下創作出更好的舞蹈作品。懷化市老年舞蹈《婆婆辣》赴京參加“迎奧運”舞蹈專場演出,並獲全國第八屆藝術節暨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比賽表演獎;女子群舞《乖乖花瑤寨》和群舞《排排坐》兩個民舞節目代表湖南唯一獲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暨第十五屆全國群星獎舞蹈類作品獎(政府文化最高獎),侗族歌舞劇《哆嗄哆也》和舞蹈詩《苗山飛歌》獲省藝術節田漢新劇目獎。
以清新創意彰顯舞動奇跡。“從心底裏領悟創作、精心創意、推動創作。”彰顯出懷化文化的舞動奇跡。譬如,侗族舞蹈《咯啰打打》來自侗鄉人的特有生活方式,“咯啰”竹筒與竹筒的碰擊聲,“打打”有節奏的敲打聲,“以竹會友”表現在他們生活的各個側面,情動之時,那竹筒就會被他們敲打得“咯啰咯啰”作響;獲首屆農民文藝會演金穗獎的舞蹈《苗山茶花女》,創編者突出以苗山為點,以茶花為線,以朝氣為本,以動情為魂,將輕快浪漫舞蹈、勁爆上進舞蹈和民族音樂有機運用,表現出苗族阿哥阿妹的愛情像盛開的山茶花一樣美麗動人;老年舞蹈《婆婆辣》,創意獨到,動作設計誇張,符合演員身份和舞蹈表達情緒。懷化民舞創作把握了“好看、好玩、好聽、好跳”的四好原則,雅俗共賞,受到歡迎。(楊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