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17: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中央美院“非遺”中心主任喬曉光用中國剪紙為挪威戲劇作品《尋找挪拉》設計舞臺美術。 |
中國民間剪紙已有1500年的歷史。我們一起去轉轉古老剪紙的春節風景,看看剪紙的“城市生活”,曬曬剪紙的“當代生存”,或許會別有一番意味。
剪紙市場 藝人們忙並快樂著
春節前,新加坡唐人街上,北京唯一的剪紙非遺傳承人徐陽正在度過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快活的時光。在人們的熱情圍觀中,徐陽把剪紙的神韻瞬間灌注到一件件作品中,他的全家福剪紙尤其成為搶手貨。徐陽通過電話告訴本報記者:“張文娟女士一家四口剛剛拿到了一組全家福剪紙,我把張文娟的生肖雞和她的側面剪影,還有她的名字,組合在一張剪紙上,一家四口共四組。”這兩天,光是全家福剪紙,徐陽已經完成了50幅。
每年春節前後,大約3個月的時間,徐陽會到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地現場表演剪紙技藝,併為國外企業、機構和個人設計定做剪紙,這已成為雷打不動的規矩。去年,微軟公司一下子從徐陽這裡定制了500個迎兔年賀歲剪紙禮品。“單是剪紙這一項,我在新加坡的公司去年春節的流水額就有20多萬元人民幣。”徐陽説,今年勢頭不錯,從去年年底至今的20多天裏,光是剪紙,他的收益已有2萬餘元人民幣。徐陽的學生郭海帆留守北京,工作同樣十分繁忙。在崇文門新世界百貨門前的年貨大棚裏,郭海帆和其他剪紙藝人們一起,現場表演、售賣剪紙,在各種各樣紅火的剪紙中,窗花龍最走俏。魚眼、鹿角、駝面、莽身、鯉麟、鷹爪、虎掌、牛尾、人須,郭海帆刻刀下的龍,威武又不失親和力,特別喜慶。郭海帆説:“現在每天出售的剪紙有200余張,收益差不多上千元。”
每到春節,剪紙藝人送剪紙下鄉,算是文化下鄉活動的一個保留項目。民間剪紙藝術家孫二林和她的兒子王磊,前兩天跟隨朝陽區文聯將剪紙送到京郊農村:“我和兒子現場不知剪了多少福字,男女老少把我們圍得密密麻麻,一直剪到車都快開了,還不肯散去。”
劉韌、張曉林、徐陽、孫二林、王磊、白秀娥、周愛軍、張鳳琴、王俊林……春節到了,北京20多位知名剪紙藝術家,都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北京民間藝術家協會會長于志海説:“這20多位藝術家是北京剪紙藝術界的領軍人物,他們不光是節慶前夕忙碌,平時也創作了大量作品,並參加大型展覽、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據于志海介紹,在北京,目前專職以剪紙為生的約有百餘人,而真正的愛好者至少有2000余人。“城市在高速發展,社會在快速轉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全球經濟一體化在影響著這個城市,但剪紙藝術卻一直在默默生長,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于志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