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水密隔艙福船:流傳千年的造船技藝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7:4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傳統木帆船製造技術至今仍在使用 圖紙在師傅心中 技藝靠口耳相傳

       早在宋元時期,中國的遠洋木帆船就備受各國商人、使節的青睞,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帆船所具有的安全性,其安全性來源於中國帆船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水密隔艙”結構。近日,“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與“中國活字印刷術”“麥西熱甫”一起被列入聯合國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最遲始於唐代

       所謂水密隔艙,就是船艙中以橫隔板分隔、彼此獨立且不透水的一個個艙區。對於整艘木帆船而言,其水密隔艙的數量並不固定,這不僅與船的大小有關,還與船的用途有關。一般船隻越大其隔艙就越多,載客為主的船舶要比貨船具有更多的水密隔艙。福船則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帶對尖底古海船的統稱,其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首尖尾寬兩頭翹,外形十分美觀。

       1960年,江蘇揚州出土的一艘木船證實水密隔艙技術最遲在唐代晚期就已出現。清嘉慶年間蔡永蒹所撰《西山雜誌王堯造舟》載:“天寶中,王堯于勃泥運來木材為林鑾造舟。舟之身長十八丈……銀鑲艙舷十五格,可貯貨品三至四萬擔之多。”該史料記載了唐天寶年間福建泉州地區所造海船的情況,其中“十五格”即為十五個隔艙。1974年,泉州灣後渚港出土的一艘宋代遠洋貨船殘體,已具有極為完善的水密隔艙結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主要流傳于福建泉州沿海地區,並向北擴展至莆田、福州,向南延伸至廈門、漳州等地。

       水密隔艙結構主要有以下功能:首先,它增加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當船漏水時可以將水限制在局部船艙,以便及時搶修。其次,它方便了貨物的裝載,使貨物易於分類放置,並可防止貨物移動影響船舶的重心分佈。第三,它提高了船體的剛度和強度,使船舶堅固耐用。第四,隔艙板作為船殼板彎曲的支撐點,滿足了造船工藝上的需要。

       據悉,水密隔艙技術早在13世紀末就由馬可波羅介紹到西方,但直到1795年,英國海軍總工程師才第一次採用中國人首創的水密隔艙技術建造新型軍艦。自此以後,水密隔艙技術逐漸被世界各國的造船界所採用,對人類航海史的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