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7:3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作品《蝶戀花》 |
從藝50載 計劃開設剪紙特色學校
傳統而瀕危的民間藝術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剪紙,它普通得很不起眼,但沒人願意再握著剪刀,因為基本活不下去。可葉氏父女做了“傻子”,葉潤生自創“蝴蝶剪紙”並打出名號,堅持一個月只做一件藝術品,這樣的時光有50年了;“80後”葉鳳玲兜兜轉轉地進了這扇門,開剪紙興趣班教小孩子,還計劃開設剪紙特色學校,而這些努力都是為了不讓剪紙“絕種”。
自創“蝴蝶剪紙” 至今無人能模倣
2005年,他告別了自娛自樂。這一年,全市、全省、國家級乃至國際級的大賽依次鋪開。他首次挑戰了耗時一年半、10米長的《清明上河圖》,榮獲廣州市首屆傳統工藝精品展最具傳統風格獎,還在陳家祠等多處展出過。談到這次突破,他極為自豪:“其實《清明上河圖》上所有的人物我沒有做到一個不落,但是做到了形似、神似、韻味足、筆筆勾連,而且越大幅的越難做,錯了就不能回頭。”
借著參賽與同行交流的機會,葉潤生逐漸開闊了視野。而南派和北派剪紙相互融合的結果是:技術已基本定型,各地仿佛沒有了特色。然而,他自創了“蝴蝶剪紙”,並試圖在該系列上走得更遠。紙上的蝴蝶千姿百態、活靈活現,欲展翅高飛,尤其是約10 10厘米的平面容納了100隻蝴蝶的《百蝶圖》,還有送給國家領導人的《春夏秋冬》。至今,還沒有人能學習和模倣時,他就確定了下一步目標:剪人物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