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貴州思硯硯雕獨樹一幟 20余工序將頑石變精品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18:0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思州石硯,簡稱思硯,因産于古名思州的貴州省岑鞏縣而得名,是我國八大名硯之一。漢代被譽為“黑端”,唐代曾“以貨類産銷于市”,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譽之為“球璧”,清稱之為金星石硯。思州石硯以其質地堅潤等特點被歷代文人所推崇,其雕刻工藝也凝結了歷代藝人的艱辛與智慧,是傳統手工硯雕的典型代表,其生産歷史悠久,雕刻技藝複雜。在長期的實踐中,硯雕藝人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藝,形成了以浮雕為主,兼以透雕的工藝特色,在我國硯雕藝術中獨樹一幟。

       思硯主要取材于岑鞏縣龍江河下游的星石潭中。星石潭距岑鞏老縣城4公里,為古思州八景之一。據清康熙《思州府志》記載:“星石潭,府東七里,産石間有金星者,堅潤可琢為硯。” 思硯呈黛青色,石色美觀,質地優良。硯上點點金星,有的圓如古錢、雞蛋,有的形如彎月,被文人墨客比喻為“蛟龍赤鱗”“夜林熒火”“湘妃淚痕”,熒熒閃爍,精美絕倫。思硯具有工於發墨、貯水不幹、研汁如油、久藏不臭等優點。在無水時,呵氣于硯中,便自出露液,即可磨墨寫字,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青睞。

       據當地文獻資料記載,古代匠人在採石之前,必須先按照傳統習俗殺豬宰羊,祭祀河神、五方龍神及山神,祈禱平安。清康熙年間思州知府陸世楷曾留詩為證:“年逢長夏水正涸,深潭斧鑿應易施;具舟命匠往探取,割牲從俗先致詞。”

       思硯圖案設計精巧,構圖優美雅致,題材廣泛,無論是古代稱為“四靈”的龍、鳳、麟、龜,還是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草蟲魚,都被匯集、濃縮其中。圖案造型中的動物眼睛、植物花蕊、珍寶奇珠及日月星辰等皆以石料中的天然金星製成,使之産生了天人合一、古樸典雅的藝術效果,可謂匠心獨運、巧奪天工。

       龍,是當地硯雕藝人的強項,圖案線條流暢、瀟灑別致,其圖案造型有“雙龍搶寶”“單龍戲珠”等數十種。龍的形態各異,有的騰雲駕霧、昂首擺尾、張牙舞爪、氣勢威猛;有的遨遊海中,戲水揚波、悠閒自得。鳳,則是藝人們的另一手絕活,其造型有“龍鳳呈祥”“雙鳳朝陽”等。這些龍鳳圖騰的作品莊重典雅,洋溢著古風神韻,既是吉祥的象徵,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這些多姿多彩的産品集繪畫、書法、雕刻藝術于一體,不但富有濃郁的生活情趣,且具有詩一般的優美意境,令人愛不釋手。

       據悉,製作一方思硯,通常需備不同規格的鋼鑿30余把,以平口鑿為主,多為藝人們自己鍛制,另需手錘、砂輪、磨岩、毛刷等工具材料。從採石到製成硯臺成品,需反復進行鑿、磨、雕刻、洗刷,其製作過程主要包括選料、制坯、圖案設計、雕刻、打磨、洗刷等20多道工序。採集來的料石必須儲存3個月以上才能進行雕刻,否則雕成的石硯隨時有自然毀壞的可能。藝人們必須對儲存了一段時間後的料石進行篩選,觀察石上有無水路(裂紋),即使有極細小的水路也只能捨棄。選出沒有水路的料石後,藝人們會視其形狀和規格大小製成荷葉形、長形、蛋形等多種類型的毛坯。功夫到家的藝人,只須三五錘便可敲出雛形。雕刻工序最為複雜,要在設計圖樣的基礎上分清所雕對象的動態與靜態,哪用浮雕,哪用透雕,都要充分估計好。該雕的地方不能刻,該刻的地方不能鏨,倘若錯混,就會像大夫用錯了刀、剪一樣,後果不堪設想。總之,思硯由石成硯,工序繁多,費時費力,不管是敲、剖、鑿、雕、刻、琢,都全靠手上工夫,工序環環相扣,倘一環失誤,則一腔心血付諸東流。

       思州石硯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目前,這一千年絕藝已被貴州省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