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火與錘的藝術 金家錫壺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1日 13:5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銀川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今年8月,是穆斯林的齋月。每天,當黎明的晨曦還未撩開深沉的夜幕,清真寺的“喚醒樓”上,就傳來一聲聲悠揚的“邦克”聲,召喚穆斯林群眾起身、凈身、做“早課”。66歲的同心回族老人金玉林也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每個齋戒日,他都會拿出家中祖傳的錫制湯瓶,虔誠地進行禮拜前的凈身。

       被金玉林奉若珍寶的這把錫制湯瓶,可不是件普通的穆斯林用品,它是金家祖業——錫制穆斯林用品發展的真實見證者。如今,想找到一把類似的錫制湯瓶,即使在店舖相連的同心穆斯林用品商業區,也不太可能。而曾經在同心,金家錫製品可謂名噪一時,幾乎壟斷了同心市場。但凡回族家庭,必有金家錫製品。究竟是什麼讓金家錫壺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金家祖傳錫制業是否還有復興的可能?近日,記者走訪了吳忠非物質文化遺産錫壺傳人——金玉林,聽老人講述同心錫壺製造的歷史,探尋傳統製作加工業在新時代如何重生。

       昔日金家錫壺

       錫製品的歷史源遠流長。據考古發現,早在公元前1580~公元前1350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時,就已有錫瓶問世。到了青銅器時代,錫開始被廣泛運用於器物製作。經數千年的發展,錫器製造技術趨於成熟,至明清時期,已然盛行,且多以壺為主。

       細究起來,同心的錫壺製造工藝始於清光緒年間。據金玉林老人介紹,光緒年間,金家祖上在東北一帶做學徒,學過諸多手藝,但流傳到金玉林父親手裏時,就剩下錫壺製作一門。

       6歲便開始隨父學習錫壺製作的金玉林,上世紀50年代和父親在同心城裏經營著一家叫“金家錫店”的作坊。臨街而設的小店,亦鋪亦坊、設施簡陋,木制櫥櫃擺有成品或半成品錫器,櫃臺外即是作坊。過往行人只需停下腳步,便可見金家錫制工藝的部分流程。由於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父親一直秉承傳內不傳外的祖訓,所以除了金家人,偌大的同心城,沒人懂錫壺手藝。

       當時,同心大多回族用品以外地錫器皿為主。很快,金家錫製品便以其工藝獨特、造型美觀、做工精細、圖案肅穆受到當地回族群眾的喜愛,人們也習慣稱金家人為“金錫匠”。製作錫壺的材料是金家從銀川購進的。上世紀50年代,一公斤錫1.6元。加工好的一把錫壺,一般論斤出售,一公斤3元。一把錫壺,至少2公斤,可賣到6元左右。這個價,再加上金家錫壺在同心縣的壟斷地位,賣錫壺的收入足以讓金家過上豐衣足食的富足日子。

       隨著金家錫壺的名氣越來越大,金家開始嘗試用錫製作其他穆斯林用品,諸如茶壺、水壺、湯壺、貯罐、杯盞等。有錢人前來購置成套錫器,24件為一大套,半套為12件,小半套為6件。也有講究氣派、追求時髦的軍政大員和豪門富戶提供圖樣要求金家為其打制蓮花吊燈座罩,懸于客廳,以為炫耀。而購不起大套件的平常百姓,定會在兒女婚嫁時陪送一對錫湯瓶、兩隻錫茶壺,期望子女過上圓滿、幸福的生活。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