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1523年),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字伯虎。歷史上的唐伯虎儘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説: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李苦禪,原名李英、李英傑,字勵公。山東省高唐縣人。李苦禪先生是中國寫意花鳥畫歷史上,繼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長、清代八大山人、吳昌碩與近代齊白石之後的又一位統領時代風範的大師。李苦禪先生是我國當代傑出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一生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工作60餘年。他的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技法,並融中西技法于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闢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特色。李苦禪先生筆下的花鳥世界,渾厚、平實而妙得天趣。他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等作為題材作畫。他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點與豐富的表現手法,創造出許多形神兼備、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裏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傳説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裏夢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後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李可染後來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國畫界變革的呼聲日高,提倡新國畫。於是1954年後他以造化為師,屢下江南,探索“光”與“墨”的變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可以以“黑”、“滿”、“崛”、“澀”來概括其藝術內涵,為水墨世界開創出新的格局。 李可染有紮實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國山水。他的水墨畫一掃逸筆優雅的文人積習,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調,深深地抓住了人們的視覺。而在這悲愴旋律的制約下,畫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會被這“黑色世界”造成的淒迷的基調所吸引。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並且表現出了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陳逸飛油畫作品的最大特點,在於畫面上瀰漫著寧靜和平和,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美感。無論是描繪江南水鄉的風景還是生動傳神的女子肖像,無不體現畫家的一種追求:“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陳逸飛先生的“大美術”的理念在電影、服飾藝術、環境設計藝術等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畫藝術同樣的創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為之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