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國內記者站 第一時間報道中國
2011年底,央視遍佈全國各省市的31個國內記者站全部建成,形成遍及全國的新聞網絡,在第一時間深入新聞現場及社會民生的同時,也為2012年央視“走基層”這一全新的新聞報道模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衝擊力和感染力。
![]() |
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大批記者深入大江南北、沿海邊疆,推出了眾多來自普通民眾的感人至深的報道,引起廣泛共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中央電視臺2月7日召開的“新春走基層”座談會上表示,要完善長效機制,推動“走基層”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引導新聞工作者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使新聞隊伍建設取得新的成效,使新聞宣傳工作呈現新的氣象。
只有記者沉下去,好新聞才能浮上來
2012年,央視的新聞報道呈現出全新氣象,包括名主播、名主持人在內的央視記者們走進新聞現場,遍佈各省區的國內記者站也在第一時間深入百姓生活。與以往的模式化報道不同,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成為央視新聞中真正的主角。其中“新春走基層”系列的《楊立學討薪記》、《邵全傑返鄉記》、《關注先心病患兒白瑪央金》等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從去西安拍農民工討薪,一直到《楊立學討薪記》製作播出完,整整熬了一個月。期間,我既是一名記者,更是農民工的兄弟。
——《楊立學討薪記》創作者、央視記者 雷飚
央視只有把鏡頭對準群眾,把視角轉向群眾,才能走進群眾心裏;只有為群眾説真話、辦實事,記者采寫的新聞才會有生命力。
——《邵全傑返鄉記》創作者、央視記者 熊傳剛
為了拍攝小央金的故事,我們在江孜從1月7日一直待到25日,整個團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語言無法交流,我們就用動作,還表達不清楚就加上表情。真心採訪,收穫的自然也是真心,媒體得到觀眾的心,這才是記者的最高價值。
——《關注先心病患兒白瑪央金》創作者、央視記者 朱興建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