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歷史:
田徑運動發源於古希臘的運動會。短跑是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代奧運會中唯一的競技項目。隨後,更多田徑項目加入進來,包括跳遠、馬拉松、鐵餅和標槍等。
最後一屆古代奧運會舉行於公元393年,這也是1400多年來最後一次有組織的田徑比賽。此後,賽跑、跳躍和投擲競技延續下來,作為軍事訓練的一部分,形成了高度文明的文化傳統。
到了19世紀末,考古學家對古代奧運會會址的發掘促使奧林匹克運動復興。皮埃爾 顧拜旦男爵於1894年在巴黎成立了國際奧委會,兩年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成功舉行。在1896年雅典奧運會上,田徑是最重要的比賽項目。1928年,相應的比賽規則和標準相繼建立起來。直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女性才獲得其中5個項目的參賽資格,此後女子項目逐漸得到發展。
如今,撐桿跳高、三級跳遠和3000米障礙賽跑都增加了女子比賽,女子跨欄跑的距離比較短,使用的欄更低,相對於男子十項全能比賽,女子也設置了七項全能項目。目前,唯一隻準男性參賽的項目是50公里競走。國際業餘田徑協會成立於1912年,由它舉辦的世界錦標賽始於1983年。2001年,它更名為國際田徑聯合會。
從1951年印度新德里亞運會開始,田徑項目始終都是亞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項目概況:
田徑比賽是最基本的體育比賽形式,也是世界大型體育運動賽事中的重頭戲。它直接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格言,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運動員們為了戰勝對手、打破紀錄,向身體極限發出挑戰。
田徑運動有四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徑賽、田賽、公路賽和混合項目。
徑賽項目在大型室外運動場舉行,運動員們在周長為400米的跑道上進行速度賽跑。在長距離比賽中,除刺激的速度較量外,合理的戰術和最後衝刺都是至關重要的。
田賽項目通常在跑道環繞的場地內進行,運動員在投擲和跳躍方面進行角逐。力量、速度和敏捷性是取勝的關鍵,而技術的運用在跳躍項目中同樣重要。
公路賽是在公路上進行的長跑和競走比賽,但比賽的終點一般都會設在運動場內。男女馬拉松比賽路線將安排在多哈市內和海濱。
混合比賽融合了徑賽和田賽的部分項目,分兩天決出最優秀的全能田徑運動員。十項全能和七項全能冠軍是最受尊敬的金牌獲得者。
規則介紹:
徑賽(按距離分類)
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距離跑是運動員在各自跑道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個賽程的比賽。
800米和1500米:中距離跑中,運動員不能始終拼盡全力,所以戰術被充分運用。在賽跑過程中允許並道。
5000米和10000米:長距離跑沒有跑道,耐力和戰術在比賽途中至關重要。
110米跨欄跑(女子100米)和400米跨欄跑:要求運動員在速度賽跑中跨越間隔相等的10個橫桿。在短距離比賽中,男子項目的距離略長,橫桿高度略高。
3000米障礙跑:這是一個需要跨越障礙的耐力賽跑。第一圈沒有障礙,此後每圈運動員都要跨越5個障礙,其中包括1個水池。2006年多哈亞運會只設立了男子比賽項目。
4 100米接力賽跑和4 400米接力賽跑:4名運動員按一定次序賽跑,並傳遞一支接力棒。放棄接力棒將被取消成績。最後一名隊員拿着接力棒衝過終點線的隊伍獲得冠軍。
田賽
跳高:以跳過橫桿的高度最高為勝。每個選手有3次試跳機會,如果成功跳過橫桿,將提升橫桿高度,直到冠軍産生。
撐桿跳高:與跳高相似,運動員使用一根長桿撐起身體以跨越橫桿創造最好成績。
跳遠:以跳得最遠為勝。從起跳線後起跳,然後落入沙坑。每個選手有3次試跳機會。
三級跳遠:與跳遠相似,比賽時,運動員助跑後應連續作3次不同形式的跳躍,第一跳為單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為跨步跳,用擺動腿落地;第三跳為跳躍,必須用雙腳落入沙坑。
標槍:運動員單手將標槍從肩上方擲出,槍尖必須落在投擲區角度線內方才有效。
鉛球:運動員在直徑2.135米的圈內,用單手將球從肩上推出,鉛球必須落在落地區角度線以內方為有效。
鐵餅:運動員在直徑2.50米的圈內將鐵餅擲出,鐵餅必須落在40度的角度線內方為有效。
鏈球:運動員在直徑2.50米的圈內將鏈球擲出,鏈球必須落在40度的角度線內方為有效。
公路項目
馬拉松:長距離耐力公路賽跑,標準馬拉松賽的全程距離為42.195千米。
20千米競走:以走的姿勢進行的耐力公路速度賽。運動員行進時,兩腳必須與地面保持不間斷接觸,不能同時騰空,着地的支撐腿膝關節應有一瞬間的伸直,不得彎曲。
混合項目
十項全能:男子項目。分兩天進行。第一天為100米跑、跳遠、鉛球、跳高、400米跑,第二天為110米跨欄跑、鐵餅、撐竿跳高、標槍和1500米跑。以全能平分表累加總分計算名次。
七項全能:女子項目。分兩天進行。第一天為100米跨欄跑、跳高、鉛球、200米跑,第二天為跑遠、標槍和800米跑。以全能平分表累加總分計算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