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網頁
 
  總賽程
1.jpg
日期賽程
1.jpg
金牌産生時刻
1.jpg
獎牌榜
1.jpg
央視節目表
1.jpg
項目分類
1.jpg
1.jpg
亞運項目>卡巴迪
卡巴迪(Kabaddi)  
項目名稱:卡巴迪(Kabaddi)
比賽時間 12月2日-6日
比賽場館 阿斯拜爾體育中心
産生金牌數 1
中國衝金點 不參賽

項目歷史:

卡巴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它源於個人的防禦和進攻。這項運動在南亞非常流行,有著不同的名稱和遊戲形式。

這項運動在西印度被稱為HU-TU-TU,在東印度成為HA-DO-DO,在南印度和孟加拉稱為chedugudu,在北印度稱為kaunbada,它隨著時間的流失經歷了地域的變遷,現代卡巴迪綜合了這些不同的名稱的遊戲規則。印度卡巴迪運動聯盟成立於1950年,並且建立了競賽規則和制度。1980年舉行了亞洲第一屆卡巴迪錦標賽。

第一屆世界卡巴迪錦標賽在加拿大的漢密爾頓舉行。共有14000名觀眾觀看了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隊的比賽。2004年,印度孟買舉辦了第一屆卡巴迪世界盃賽,它的規則由亞洲非職業卡巴迪聯盟和亞奧理事會共同確定。

 

項目概況:

卡巴迪因它在亞洲的廣泛開展和簡單的比賽形式而被稱為“群眾運動”。運動進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設備。卡巴迪發源於南亞,2支球隊之間競爭,每支隊12名球員(7名場上運動員,5名替補隊員)。比賽包括上下半場,每個半場20分鐘。2個隊完成半場比賽, 雙方交換防守和進攻位置。

比賽時,運動員連續高喊“卡巴迪-卡巴迪”,接觸或抓住對方隊員以得分。只有通過攻入對方的場地,並盡可能多地接觸對方防守隊員而不被逮住才能得分。當進攻隊員進入到防守隊員的場地時必須連續高喊卡巴迪直到他回到自己的場地。防守隊員(antis)在進攻隊員返回自己場地時只是碰到對方而沒有及時抓住,則宣佈為“出局”。這項運動需要有較強的敏捷性,相當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小知識:

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卡巴迪第一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規則介紹:

在15屆亞運會上,卡巴迪這項運動依照亞洲卡巴迪非職業聯盟的比賽規則進行。

如果參加比賽的隊伍不超過7支,則在一個組裏進行循環賽。如果8支以上的隊伍參加,則分成2個小組,2個小組的第一名進入下一輪的決賽。獲勝的隊伍獲得2分。如果在雙方都得一分平局的情況下,輸的一方得分降為零。如果在半決賽或者決賽的時候戰平,則進行2個5分鐘的加時賽,場上隊員的人數一致並保持到比賽結束。

每個參與比賽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隊伍可以由10名到12名隊員組成,包括替補隊員。